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修士日常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朝从太祖开始,就很努力地在恢复汉人正统,也恢复教育,读书人的身份在过去就已经很高了,现在却是更大幅度地提升。
偏偏只有那些自己建立邬堡的世家大族,才从乱世里勉强保留下一些读书种子,到现在,他们居然还是奇货可居,并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大范围传播。
正经的经书尚且流传不多了,琴、棋、书、画四艺更是从略微也算普及的技艺,变成只有高端人才才能掌握的。
如今真正精通四艺的读书人,凤毛麟角。
至于这里的女孩子们,除了世家大族的闺秀之外,能正正经经写几个字,认识自己的名字,那就相当难得,要是再懂一些管家算账的知识,便足够嫁给中上等的人家去做新妇。
朝廷为了鼓励世家大族多开办书院,培养人才,也给出很多特权,如今四大书院的山长,地位简直堪比朝廷里的宰相,影响力恐怕比宰相还要更大些。
每年平民百姓想进入四大书院读书,都是千难万难,杨蕴秋隐约能够猜测到,这个世界进入四大书院的难度,比高考考上名校的难度,绝对高了不止十倍。
杨蕴秋觉得他自己考恐怕也考不上,没办法,谁让这根本就是架空的历史,他知道的那些文章典籍,这个时空可能就是完全不存在。
当然,因为文化浩劫的缘故,他也不是特别确定,恐怕只有尽量搜集一些古时候遗留下来的书籍对照一番,才能知道究竟。
可惜书籍珍贵,被世家大族垄断。现在船上有的,世面上流传的那些的经义文章,杨蕴秋完全没见过,而且也太浅显无趣了点儿。
浩浩中华天朝上国,从来都文化鼎盛,见到这般情形,哪怕不是自己的世界。杨蕴秋的心里面,多多少少有点儿不是滋味。
与此同时,读书人的数目很少,但武人的数目却很多。
不只是江湖上的有所谓的侠士,还有绿林人物,朝廷也有提刑司,也有‘裁决军’,裁决军都是朝廷自己组织的高手。
太祖起家的时候,收集了许多古籍。里面就有不少珍贵的武林秘籍,所以他自己培养出来的高手,比江湖上的那些高手只强不差。
为了约束江湖人的行动,于是就组成了裁决军,平日里绝对感觉不到他们的气息,可一旦江湖人的举动威胁到国祚。或者有人去提刑司举报,并且提刑司调查完毕,确认罪行。裁决军就会出动,而且每每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就是好些绿林强人,也都栽在朝廷手里。
杨蕴秋这才确定,眼下这个朝廷还是很安稳,并不是摆设,秩序井然。
有秩序挺好的,杨蕴秋要是想得到这个世界,想打造基地。那乱世容易露头,但以他现在手底下的实力,本身开拓的基地都没消化掉。真没兴趣再多收集几个,若只想安安稳稳地呆到可以回家,便顺利离开,还是有秩序的地方比较容易生存。
乱世人命如草芥,他就是不怕,也讨厌那些层出不穷的麻烦。
船上的书实在很少,杨蕴秋很快就读完了,闲来无事,阿红照顾的好,就干脆就教阿红下棋、画画来打发时间。
这显然令人惊讶,高义甚至大惊,见他是真心实意,也不免为阿红高兴,叫了阿红过去,正正经经地拜了先生。
杨蕴秋虽说看过书,知道现在知识难得,到底并没有真正感受过,也没有那个概念,只当哄小孩儿玩了,上午和阿红摆摆棋谱,下午就教她画几笔画,晚上还拉着小姑娘讲讲故事。
高姑娘到是很自觉地走避,再不肯在他眼前乱转,大概是不肯偷师,只是偶尔总忍不住用不知是幽怨,还是难过的目光扫他几眼。
阿红到是一日快活过一日。
后来杨蕴秋晚上讲故事的时候,便把船上的几个侍女,还有高姑娘都叫来听,说的只是一些佛经,或者哲理小故事,都不长,也不很扎眼,可这些女孩子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只是偶尔他夹杂几个鬼故事讲出来,吓得一群女孩子叽喳乱叫,吵得那些船上的船工,还有高家的侍卫都探头探脑的,却也别有意趣。
杨蕴秋讲出来的那些故事,也都让人抄写整理好,送到了高义的案头。
由此可见,高家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普通人家也养不起那么多能识文断字的奴仆。
高义看到一则讲‘鬼怪报仇’的,读了杨蕴秋说的因果报应之类的说法,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打了个冷战,运功调息良久,这才恢复,忍不住若有所思地呢喃:“家里习武的长辈,不到四十岁就身体衰老,越发不中用,反而是不喜欢习武,不喜欢出去闯荡的读书人,更健康一些……莫不是因为外面惹祸太多,才招致祸患?”
虽然文化传播被阻断,可宗教影响力却是日益深厚。
这个时代的人多相信神佛,也信果报,武林人士虽说在这方面不大讲究,但身在这样的时代,自然从心里头还是信的。
高义这会儿就忍不住琢磨,等回去之后劝劝父亲他们,家里暗处的产业要是能转型,就赶紧转型,他们高家已经够有钱的,实在没必要一直做刀头舔血的买卖。
那样的生意来钱是快,但眼瞅着小辈里出息的越发少,病病歪歪地增多,长辈们的功夫也衰退,还要时常惦记着,别让人找上门寻仇,日子过得也太没战战兢兢。
不说高义怎么若有所思。
船终于靠岸了。
居然半点儿想象中必定会有的风波。都没有遇上,高义惊喜之余,却更加不舒服,最让难受的时光,就是等候即将落下来的刀子的时刻。等刀子真正落下,反而不用想那么多。
裴家那边放了话,一定要让高家得到教训,不可能让他们顺利把货物都送回邬堡去,没有在船上出手,必然会在岸上出手。
如果失言,裴家也就不用在道上混了。
这些是高家的家务事。高义不会跟杨蕴秋说,杨蕴秋自然不知道,他字心心念念着赶紧去逛一逛,看看情况。
岸上就是归县,算是上县,人口不少,街面也十分繁华。
杨蕴秋下了船,即便是他,脚踏实地的时候。也不免长长吐出口气来。在船上摇摇晃晃这般久,任谁也受不了,再说,他很少坐船。
靠了岸,他本要先去衙门入籍,高义就拍着胸口大包大揽地给揽下来。连连保证一定把事儿都给办妥,让他先跟高家的下人们去安置。
码头上停了好几辆车,还有十几个人下人在等待。每个人手里都是高高的挑着灯笼,上面大红的高字,显得喜气洋洋。
杨蕴秋没先上车,等到下人们把行礼都打包好,送到车上,又等高姑娘也上了马车,这才带着阿红上去。
车辆不算好,干净是很干净,就是不够大,也不够平稳。
当然。杨蕴秋是见惯了好东西,这才觉得不好,其实在归县。这样的车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坐得上,拿出自己的皮草当坐垫,他自己跟阿红一起坐。
没多长时间,就到高家的一座别院。
位置不错,周围的环境也还算清净,就是这个别院的装潢有点儿俗气,不够雅静,仆人们正忙忙活活地收拾东西,一派杂乱。
阿红笑道:“这房子是前两天才收回来自用,以前租借给... -->>
本朝从太祖开始,就很努力地在恢复汉人正统,也恢复教育,读书人的身份在过去就已经很高了,现在却是更大幅度地提升。
偏偏只有那些自己建立邬堡的世家大族,才从乱世里勉强保留下一些读书种子,到现在,他们居然还是奇货可居,并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大范围传播。
正经的经书尚且流传不多了,琴、棋、书、画四艺更是从略微也算普及的技艺,变成只有高端人才才能掌握的。
如今真正精通四艺的读书人,凤毛麟角。
至于这里的女孩子们,除了世家大族的闺秀之外,能正正经经写几个字,认识自己的名字,那就相当难得,要是再懂一些管家算账的知识,便足够嫁给中上等的人家去做新妇。
朝廷为了鼓励世家大族多开办书院,培养人才,也给出很多特权,如今四大书院的山长,地位简直堪比朝廷里的宰相,影响力恐怕比宰相还要更大些。
每年平民百姓想进入四大书院读书,都是千难万难,杨蕴秋隐约能够猜测到,这个世界进入四大书院的难度,比高考考上名校的难度,绝对高了不止十倍。
杨蕴秋觉得他自己考恐怕也考不上,没办法,谁让这根本就是架空的历史,他知道的那些文章典籍,这个时空可能就是完全不存在。
当然,因为文化浩劫的缘故,他也不是特别确定,恐怕只有尽量搜集一些古时候遗留下来的书籍对照一番,才能知道究竟。
可惜书籍珍贵,被世家大族垄断。现在船上有的,世面上流传的那些的经义文章,杨蕴秋完全没见过,而且也太浅显无趣了点儿。
浩浩中华天朝上国,从来都文化鼎盛,见到这般情形,哪怕不是自己的世界。杨蕴秋的心里面,多多少少有点儿不是滋味。
与此同时,读书人的数目很少,但武人的数目却很多。
不只是江湖上的有所谓的侠士,还有绿林人物,朝廷也有提刑司,也有‘裁决军’,裁决军都是朝廷自己组织的高手。
太祖起家的时候,收集了许多古籍。里面就有不少珍贵的武林秘籍,所以他自己培养出来的高手,比江湖上的那些高手只强不差。
为了约束江湖人的行动,于是就组成了裁决军,平日里绝对感觉不到他们的气息,可一旦江湖人的举动威胁到国祚。或者有人去提刑司举报,并且提刑司调查完毕,确认罪行。裁决军就会出动,而且每每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就是好些绿林强人,也都栽在朝廷手里。
杨蕴秋这才确定,眼下这个朝廷还是很安稳,并不是摆设,秩序井然。
有秩序挺好的,杨蕴秋要是想得到这个世界,想打造基地。那乱世容易露头,但以他现在手底下的实力,本身开拓的基地都没消化掉。真没兴趣再多收集几个,若只想安安稳稳地呆到可以回家,便顺利离开,还是有秩序的地方比较容易生存。
乱世人命如草芥,他就是不怕,也讨厌那些层出不穷的麻烦。
船上的书实在很少,杨蕴秋很快就读完了,闲来无事,阿红照顾的好,就干脆就教阿红下棋、画画来打发时间。
这显然令人惊讶,高义甚至大惊,见他是真心实意,也不免为阿红高兴,叫了阿红过去,正正经经地拜了先生。
杨蕴秋虽说看过书,知道现在知识难得,到底并没有真正感受过,也没有那个概念,只当哄小孩儿玩了,上午和阿红摆摆棋谱,下午就教她画几笔画,晚上还拉着小姑娘讲讲故事。
高姑娘到是很自觉地走避,再不肯在他眼前乱转,大概是不肯偷师,只是偶尔总忍不住用不知是幽怨,还是难过的目光扫他几眼。
阿红到是一日快活过一日。
后来杨蕴秋晚上讲故事的时候,便把船上的几个侍女,还有高姑娘都叫来听,说的只是一些佛经,或者哲理小故事,都不长,也不很扎眼,可这些女孩子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只是偶尔他夹杂几个鬼故事讲出来,吓得一群女孩子叽喳乱叫,吵得那些船上的船工,还有高家的侍卫都探头探脑的,却也别有意趣。
杨蕴秋讲出来的那些故事,也都让人抄写整理好,送到了高义的案头。
由此可见,高家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普通人家也养不起那么多能识文断字的奴仆。
高义看到一则讲‘鬼怪报仇’的,读了杨蕴秋说的因果报应之类的说法,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打了个冷战,运功调息良久,这才恢复,忍不住若有所思地呢喃:“家里习武的长辈,不到四十岁就身体衰老,越发不中用,反而是不喜欢习武,不喜欢出去闯荡的读书人,更健康一些……莫不是因为外面惹祸太多,才招致祸患?”
虽然文化传播被阻断,可宗教影响力却是日益深厚。
这个时代的人多相信神佛,也信果报,武林人士虽说在这方面不大讲究,但身在这样的时代,自然从心里头还是信的。
高义这会儿就忍不住琢磨,等回去之后劝劝父亲他们,家里暗处的产业要是能转型,就赶紧转型,他们高家已经够有钱的,实在没必要一直做刀头舔血的买卖。
那样的生意来钱是快,但眼瞅着小辈里出息的越发少,病病歪歪地增多,长辈们的功夫也衰退,还要时常惦记着,别让人找上门寻仇,日子过得也太没战战兢兢。
不说高义怎么若有所思。
船终于靠岸了。
居然半点儿想象中必定会有的风波。都没有遇上,高义惊喜之余,却更加不舒服,最让难受的时光,就是等候即将落下来的刀子的时刻。等刀子真正落下,反而不用想那么多。
裴家那边放了话,一定要让高家得到教训,不可能让他们顺利把货物都送回邬堡去,没有在船上出手,必然会在岸上出手。
如果失言,裴家也就不用在道上混了。
这些是高家的家务事。高义不会跟杨蕴秋说,杨蕴秋自然不知道,他字心心念念着赶紧去逛一逛,看看情况。
岸上就是归县,算是上县,人口不少,街面也十分繁华。
杨蕴秋下了船,即便是他,脚踏实地的时候。也不免长长吐出口气来。在船上摇摇晃晃这般久,任谁也受不了,再说,他很少坐船。
靠了岸,他本要先去衙门入籍,高义就拍着胸口大包大揽地给揽下来。连连保证一定把事儿都给办妥,让他先跟高家的下人们去安置。
码头上停了好几辆车,还有十几个人下人在等待。每个人手里都是高高的挑着灯笼,上面大红的高字,显得喜气洋洋。
杨蕴秋没先上车,等到下人们把行礼都打包好,送到车上,又等高姑娘也上了马车,这才带着阿红上去。
车辆不算好,干净是很干净,就是不够大,也不够平稳。
当然。杨蕴秋是见惯了好东西,这才觉得不好,其实在归县。这样的车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坐得上,拿出自己的皮草当坐垫,他自己跟阿红一起坐。
没多长时间,就到高家的一座别院。
位置不错,周围的环境也还算清净,就是这个别院的装潢有点儿俗气,不够雅静,仆人们正忙忙活活地收拾东西,一派杂乱。
阿红笑道:“这房子是前两天才收回来自用,以前租借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