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清宫重生升职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胤祦的奏折诺敏自然知道, 甚至于背后还有她的影子存在,诺敏可不想日后自己儿子登基结果国库只有八百万两银子, 而且各地税收都加大了, 想干什么都不行,毕竟诺敏可是想要开发澳洲大陆的女人。
这是皇上自己弄出来的事, 自然得他自己来收拾, 诺敏可不想自己儿子做了背锅侠, 落得和雍正一样得一个“抄家皇帝”的名声。
此时虽然皇上还在半路上, 流传出来的只是小道消息, 但这些小道消息就足够很多人行动起来, 当然更多人的人还是在观望, 毕竟真敢铁了心想要占皇上便宜的人不多。
大臣借款其实是分了很多类的。
第一种是真没钱的, 毕竟这个时候大清官员正常的俸禄不高,甚至于说是过低,因为要维持官威维持官家体面, 压根就养不活一家人, 更不要说过得很好体面的生活。一个四品京官,一年的俸禄银子才一百多两,这点钱养家糊口也仅温饱而已, 要知道清朝是需要官员自己做官府的, 可做一件像样的官服,也要十两银子以上。不去国库借钱,就只能贪污了,但还是有那么一小撮人不乐意贪污, 于是就只能像国库借银了。
事实上这个原因,也是皇上开放国库借银的初衷。
第二种是某一段时间缺钱,但并不是一直都没钱。这人有三急,偶尔有个什么手段的时候很正常,等缓过这一段时间,家里又有钱了。这些人不是没钱还,而是瞧着没人去还,不敢做出头鸟,因此也不还了。
第三种是像曹家李家那样,自己家有钱完全不用去借国库,但因为要接驾,花自己的钱心里不舒服,而且也没那么多钱,于是去国库借了钱,这算是公事。
第四种是纯属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之徒,就是看着别人借了,而且借的非常容易,因此抱着自己是绝对不能吃亏的想法,自己也去借,实际上家里却是富可敌国。
第五种就是诺敏阿玛托尔必那样的人,家里有钱,他也没心去占皇上的便宜,只是为了顺应大流,不显得自己特别,因此去凑了一个数,意思性的借了很少的银子。
第二种和第五种属于观望群众,要是大家都还,那他们也会去还,但他们是肯定不会做出头鸟的。第三种看起来最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这种事情皇上心里都有数,一般这种人都是皇上心腹,只要皇上点头,哪怕就是再苦,这些人不敢反对,只要咬牙还钱。
最麻烦的其实是第一种人和第四种人。
第一种人是真没钱,人家就是没钱,你把他免官下狱抄家灭族都没钱。这些人虽然不多,但也不少,一个处理不好,可会让人抓到把柄攻击的。
第四种人其实也不多,但这些人却是最不好对付的,敢占皇上便宜的人,不是宗室皇亲就是朝廷重臣,这些人是要资历有资历、要品级有品级、要功劳有功劳,甚至于还有不少是皇上的心腹重臣。但偏偏这些人欠国库的银子,那都在几十万两以上,属于大头。
至于后世文学网上某些文章写的有很多皇子欠了款,其实还真没有多少,一来是胆子大势力厚的皇子背后都有人,有人帮他们揽财,比如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真身下场的必要。二来也是因为他们有更进一步成为新皇的想法,自然不会在很多明晃晃的事情上做的过分,当然借肯定是借了一些,不过也就几万十几万银子而已,没有传说中的几百万银子。
而那些胆子小母族弱小的皇子,比如胤祐、胤禌这种,一般都不是特别得宠,心里也知道八成自己日后要看兄弟脸色过活,自然也不敢借得太多,不然引起误会了怎么办?甚至于有些干脆就不去借。
上辈子雍正上位后,主要对付的就是第四种人,雍正在这方面虽然狠毒,但还是理智的,还是分人的。像曹李孙三家,其实最后真倒霉的只有李家,因为他们和八阿哥胤禩联姻了不说,在康熙朝末期也是支持八阿哥胤禩的。而曹家和孙家,雍正只是按照正常流程进行理账对账,甚至于还给了曹家孙家不少的恩典,之后曹家和孙家还有子嗣出仕做官,只是没有到曹寅那样的高度。
在曹家子嗣在雍正清算借款,为此惴惴不安满世界找靠山的时候,雍正还亲给了口谕,让曹家去找怡亲王胤祥做靠山,让他们不要去找别人,免得被骗或者是牵扯进其他事件里。
当然这样的恩典,也是因为雍正清楚曹家的欠银多半都是因为接驾,他还没那么厚脸皮不认这事。而且最关键的是曹家和孙家... -->>
胤祦的奏折诺敏自然知道, 甚至于背后还有她的影子存在,诺敏可不想日后自己儿子登基结果国库只有八百万两银子, 而且各地税收都加大了, 想干什么都不行,毕竟诺敏可是想要开发澳洲大陆的女人。
这是皇上自己弄出来的事, 自然得他自己来收拾, 诺敏可不想自己儿子做了背锅侠, 落得和雍正一样得一个“抄家皇帝”的名声。
此时虽然皇上还在半路上, 流传出来的只是小道消息, 但这些小道消息就足够很多人行动起来, 当然更多人的人还是在观望, 毕竟真敢铁了心想要占皇上便宜的人不多。
大臣借款其实是分了很多类的。
第一种是真没钱的, 毕竟这个时候大清官员正常的俸禄不高,甚至于说是过低,因为要维持官威维持官家体面, 压根就养不活一家人, 更不要说过得很好体面的生活。一个四品京官,一年的俸禄银子才一百多两,这点钱养家糊口也仅温饱而已, 要知道清朝是需要官员自己做官府的, 可做一件像样的官服,也要十两银子以上。不去国库借钱,就只能贪污了,但还是有那么一小撮人不乐意贪污, 于是就只能像国库借银了。
事实上这个原因,也是皇上开放国库借银的初衷。
第二种是某一段时间缺钱,但并不是一直都没钱。这人有三急,偶尔有个什么手段的时候很正常,等缓过这一段时间,家里又有钱了。这些人不是没钱还,而是瞧着没人去还,不敢做出头鸟,因此也不还了。
第三种是像曹家李家那样,自己家有钱完全不用去借国库,但因为要接驾,花自己的钱心里不舒服,而且也没那么多钱,于是去国库借了钱,这算是公事。
第四种是纯属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之徒,就是看着别人借了,而且借的非常容易,因此抱着自己是绝对不能吃亏的想法,自己也去借,实际上家里却是富可敌国。
第五种就是诺敏阿玛托尔必那样的人,家里有钱,他也没心去占皇上的便宜,只是为了顺应大流,不显得自己特别,因此去凑了一个数,意思性的借了很少的银子。
第二种和第五种属于观望群众,要是大家都还,那他们也会去还,但他们是肯定不会做出头鸟的。第三种看起来最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这种事情皇上心里都有数,一般这种人都是皇上心腹,只要皇上点头,哪怕就是再苦,这些人不敢反对,只要咬牙还钱。
最麻烦的其实是第一种人和第四种人。
第一种人是真没钱,人家就是没钱,你把他免官下狱抄家灭族都没钱。这些人虽然不多,但也不少,一个处理不好,可会让人抓到把柄攻击的。
第四种人其实也不多,但这些人却是最不好对付的,敢占皇上便宜的人,不是宗室皇亲就是朝廷重臣,这些人是要资历有资历、要品级有品级、要功劳有功劳,甚至于还有不少是皇上的心腹重臣。但偏偏这些人欠国库的银子,那都在几十万两以上,属于大头。
至于后世文学网上某些文章写的有很多皇子欠了款,其实还真没有多少,一来是胆子大势力厚的皇子背后都有人,有人帮他们揽财,比如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真身下场的必要。二来也是因为他们有更进一步成为新皇的想法,自然不会在很多明晃晃的事情上做的过分,当然借肯定是借了一些,不过也就几万十几万银子而已,没有传说中的几百万银子。
而那些胆子小母族弱小的皇子,比如胤祐、胤禌这种,一般都不是特别得宠,心里也知道八成自己日后要看兄弟脸色过活,自然也不敢借得太多,不然引起误会了怎么办?甚至于有些干脆就不去借。
上辈子雍正上位后,主要对付的就是第四种人,雍正在这方面虽然狠毒,但还是理智的,还是分人的。像曹李孙三家,其实最后真倒霉的只有李家,因为他们和八阿哥胤禩联姻了不说,在康熙朝末期也是支持八阿哥胤禩的。而曹家和孙家,雍正只是按照正常流程进行理账对账,甚至于还给了曹家孙家不少的恩典,之后曹家和孙家还有子嗣出仕做官,只是没有到曹寅那样的高度。
在曹家子嗣在雍正清算借款,为此惴惴不安满世界找靠山的时候,雍正还亲给了口谕,让曹家去找怡亲王胤祥做靠山,让他们不要去找别人,免得被骗或者是牵扯进其他事件里。
当然这样的恩典,也是因为雍正清楚曹家的欠银多半都是因为接驾,他还没那么厚脸皮不认这事。而且最关键的是曹家和孙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