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红楼]贾环重生复仇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于史氏?她倒是想管呢,可惜如今她即使想插手,也要看人家愿不愿意听了,这样苛责儿媳妇,甚至对儿媳妇孙子生死都能不管不顾,只顾着抓钱,抓权的偏心眼人,连说话都快没有了立场,连送信想指使自己人去,都寻不到几个亲信,还被贾赦话里有话的劝的差点背过气去。
你说什么?和贾宝玉定亲?林家闺女?好家伙,老太太,您没发烧糊涂吧,让三品大员嫡长女,嫁给名声败坏的从六品官员的嫡次子?这是谁家能同意的美满姻缘?您梦里的?快别给贾家惹祸了,这话要是传出去,只怕贾家又该成人家笑话了,还得罪了林家和林家所有的亲友团。
都不用林家拒绝,贾赦就能说的老太太差点厥过去,要说原本的故事里,这林家能同意那也是有缘由的,因为人家林家老爷要死了,知道自己死后,虽然顶着个三品官员嫡女的名头,却没有了实际用处,父母双亡,近支亲友全无,这样的情况下,配五品官员嫡子,还是唯一的嫡子,那才堪堪能配,就是差了些,可好歹是舅舅家,还是国公府第的当家人的儿子,说的过去,不至于辱没了林家五代列侯的名声,不然林家族亲也不愿意的。那可是关系到整个林家的名声的。
可如今呢?人家爹还活着呢,又马上就会有个新的,在读书人中很有些威望的当世大儒当新外祖家,两两结合,如今的林家说一句清贵至极也是可以的,还能看的上这么一个货色?翰林院的唾沫都能淹死人了。
至于接过来住?贾赦愿意,人家林如海还不愿意呢,这个时候送闺女去京城是什么意思?信不过人家新来的当家太太?那不是得罪人嘛,以后闺女和新太太也不好相处不是,要知道以后这闺女的嫁妆可是要靠这新太太打理的,林如海又没傻?还能不知道怎么做?
所以啊,这林妹妹进贾府的事儿是黄了,或者说最起码现在是黄了,而更重要的是,这新太太进府不过是一年,立马就有了喜讯,这可好,立马贾敏的地位又下降了一个档次,很多人都忍不住想着,这林家以前一直没有孩子,是不是这贾敏的缘故?她自己生不出来,还不让其他人生?不然怎么她这生了闺女,在没有了生育可能之后,这林家的孩子就一个个的往外头冒呢?
不管是不是吧,好歹人已经死了,就是闲话再多,也吹不到人头上去了,人林如海就是怀疑,也厚道的什么都不说,只是说自己一向身子弱,如今调养多年,才稍稍好些什么的,生生揭了过去,至于林妹妹?她一向聪慧,虽然有些小性子,可到底是善良的,所以在没有知道有关于她母亲的一些传言的情况下,对着弟弟,还有未来的弟妹还是很期待的,知道自家数代单传,如今好容易能子嗣旺盛些,心中为家族高兴还来不及呢。
林妹妹没有进京,而贾赦当了家,那么他的闺女迎春自然也会受到重视,在邢夫人不能生育的情况下,在贾赦贾琏父子难得同心的情况下,迎春好歹是总算有了点子大家小姐的样子,也好在贾家变天的时候她还小,性子多少还能扭过来一二,自然也拜托了二木头的名声。至于探春?二房是倒了,可没有了嫡母的磋磨,不用看人脸色过日子,身上的刺少了些,性子到反而平顺了好些,仗着自家姨娘受宠,日子过得也算是可以,虽不至于和迎春比,却也算是不错。至于贾家两房的庶子?世家大族没有一家对庶子能有什么指望,只是因为家中去了好些下人,那些拿大的,贪财的,油滑的基本清理干净了,剩下的多是老实人,所以即使不重视,却也不会受人欺辱,虽不会太好,可真说起来比贾训上辈子却强了很多。
这些事儿贾训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知道的多是往来京城的时候,不自觉的去荣宁街附近听上一些闲话,加上自己原本的记忆结合起来得出的结论,不知道的,那是因为如今这贾家门风比上一辈子紧了好些,毕竟整治过了就是不一样,下人们皮子都紧了,自然不敢随意胡咧咧。
如今的贾家和贾训记忆中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有心去问那王夫人的事儿,可不想却得不到任何的消息,只知道在祠堂后面有一座家庙,王夫人似乎被关在那里,具体如何却无人得知,就是王家似乎也已经不再提起。唯一知道的是,薛家的老爷还是死了,那薛蟠依然上京了。
☆、第89章
五六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即使是在这时光流逝感觉不太明显的村落,也一样让回顾以往的人忍不住感慨,这变化之大,真是让人诧异。
村子里人丁兴旺之外,读书的人多了,自然而然的这村子里风俗之流也斯文了许多,孩子们都上学识字,不说能有多少出息,可就凭着识字会算一条,这村子里就走出了好几个县城,镇子上的账房,这样体面又是薪水丰厚的活计,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读书识字的好处,就是附近其他村落的人们也忍不住在家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让自家孩子上学了,不求科举功名,光宗耀祖,总能求孩子未来一个好些的谋生本事不是。也因为这样,村中各家的经济情况也越发的好了,甚至还引得不少旁村的人家以有闺女嫁到这里而感觉有脸面,这让以前总是娶不到媳妇的海螺村的人们一个个感觉腰杆子都挺直了好些。
而慢慢开始习惯了用耕种来养家糊口的人们对于出海的热情也减少了好些,每每三五日的才有人家结伴出海,一来是因为这是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手艺,不好荒废,二来也是守着这么一片海,若是不从海里寻些出息,实在是浪费,三来也是吃惯了海里的作物,不出海,实在是有些不习惯。
当然这每年冬日出海,然后去京城捞上一笔的事儿依然还干着,不是说他们不知道爱惜身体,只知道拼命挣钱,也不是他们对于这过年前的一笔银子有多少贪婪,而是大家都感觉这比以往夏日出海收入高出十倍的银子不挣实在是可惜,毕竟才脱贫致富没多久,对于这样的利润实在是抵制不住,再说了,各家壮年们也期盼着每一年这段时间去京城这样的地方长见识,又能挣钱,又能去京城开眼,还能顺带带点南面运到京城的稀罕东西给家里,一举三得啊。没看见人水师年年都不落下嘛,没看见隔壁其他村子也一样年年这么干嘛,好歹他们也是渔村,也是靠着大海吃饭的,怎么的这样的事儿还是不能落下的。
海螺村不再是往日县城里可有可无,最是贫穷的村子了,按说如此一来,这每年税赋什么的就该让村长头疼的想要撞墙,可偏偏村长那是越来越乐呵,越来越轻松,说起来这事儿是有些奇怪,可是谁让他们实在是运气好呢。
县城里县令都换过了两任,海螺村作为劝课农桑的代表,时不时还会引来上头的关注,也因为这样,在交税赋等问题上,倒是占了大大的便宜,少了不少的麻烦,更有刘典吏如今又一次用银钱攻势的帮助下晋升到了典史的位置,终于获得了一身官服,成为了最低品级的官员的缘故,给了海螺村不少的庇佑。
家里顺利,挣钱顺利,喜事连连,这样的情况下,这村子兴旺发达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贾家又一次开始脱颖而出了。
贾训十八岁的那年,顺当的成为了秀才,与此同时兴哥儿也勉强挂了一个车尾,一样得了秀才的名头,就是小三,好歹也成为了童生,这让贾家在整个村子里的地位猛然就窜了起来,成为了比已经顺当成为了举人,并且开始一心往进士努力的卫夫子家以外,村中最有学问的一家人。
或许有人会想,这贾训从上一辈子读书开始,这不知道读了多少年,居然到了这个年纪才得了那么一个秀才的名头实在是有些不成器,可是在贾训自己看来却已经是很不错了。
上一辈子他是读了不少年岁的书,可那时候所谓的读书,能用几分心?那学堂环境是个什么样子,只怕是个有心人都知道,更不用说他每每被王夫人喊去抄写经书的事儿了,说白了,那所谓的读书,也不过是字练习的像那么个样子,正紧的书本反而学的少的很,只是能保证字都认识罢了。
到了这里之后,一开始所谓的读书,也是从头学起,又有家庭的重担,可以说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更不用说这教授的夫子,自己也不过是个童生,学识实在是有限,贾训能得到的教导也很是浅薄,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训能坚持着不断的靠着抄写借来的书籍,充斥自己的书房,填塞自己的学识,已经可以算的上是个有毅力的孩子了。
若不是后来有那卫夫子细心的教导,若不是他好歹还跟徐家少爷有些交情,能在借书的时候,是不是请教一二,从这科举人家的身上吸取一些学识,若是只靠着他自己,只怕到了这会儿都未必能顺当的考上秀才,还得了前几名的好成绩。说到底,学问这东西,并不是说靠着死记硬背就能立马飞升成神童的,若是真这样简单,科举也不至于这样能淘汰人了。
当然在这些年里,贾家也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比如如今的贾家,光是田地,就有中田五十亩,坡地五十亩,还有山谷下田四十五亩,另外在县城还置办了一个四合院,这样的家当,在海螺村也好,在附近的镇子上也罢,都能算的上是中等的人家了。
在村子里的宅子,因为贾训去年成亲,又重新翻修,加盖了两个跨院,算是贾训和小三未来成婚的院子,如此一来,虽然依然不过是石头土胚瓦屋,可地方却大了好些,宅子左右都被划拉了一大片地进来,每一个跨院都是整齐的四合院格局,就是宅子后院也向后推了三丈,原本的后院成了院子,推后出来的地方盖了牲口棚子,让整个家越发的气派了。村子里也就是村长家能比拟,就是卫举人家也不过是在这几年扩建成了个三进的院落罢了。
至于史氏?她倒是想管呢,可惜如今她即使想插手,也要看人家愿不愿意听了,这样苛责儿媳妇,甚至对儿媳妇孙子生死都能不管不顾,只顾着抓钱,抓权的偏心眼人,连说话都快没有了立场,连送信想指使自己人去,都寻不到几个亲信,还被贾赦话里有话的劝的差点背过气去。
你说什么?和贾宝玉定亲?林家闺女?好家伙,老太太,您没发烧糊涂吧,让三品大员嫡长女,嫁给名声败坏的从六品官员的嫡次子?这是谁家能同意的美满姻缘?您梦里的?快别给贾家惹祸了,这话要是传出去,只怕贾家又该成人家笑话了,还得罪了林家和林家所有的亲友团。
都不用林家拒绝,贾赦就能说的老太太差点厥过去,要说原本的故事里,这林家能同意那也是有缘由的,因为人家林家老爷要死了,知道自己死后,虽然顶着个三品官员嫡女的名头,却没有了实际用处,父母双亡,近支亲友全无,这样的情况下,配五品官员嫡子,还是唯一的嫡子,那才堪堪能配,就是差了些,可好歹是舅舅家,还是国公府第的当家人的儿子,说的过去,不至于辱没了林家五代列侯的名声,不然林家族亲也不愿意的。那可是关系到整个林家的名声的。
可如今呢?人家爹还活着呢,又马上就会有个新的,在读书人中很有些威望的当世大儒当新外祖家,两两结合,如今的林家说一句清贵至极也是可以的,还能看的上这么一个货色?翰林院的唾沫都能淹死人了。
至于接过来住?贾赦愿意,人家林如海还不愿意呢,这个时候送闺女去京城是什么意思?信不过人家新来的当家太太?那不是得罪人嘛,以后闺女和新太太也不好相处不是,要知道以后这闺女的嫁妆可是要靠这新太太打理的,林如海又没傻?还能不知道怎么做?
所以啊,这林妹妹进贾府的事儿是黄了,或者说最起码现在是黄了,而更重要的是,这新太太进府不过是一年,立马就有了喜讯,这可好,立马贾敏的地位又下降了一个档次,很多人都忍不住想着,这林家以前一直没有孩子,是不是这贾敏的缘故?她自己生不出来,还不让其他人生?不然怎么她这生了闺女,在没有了生育可能之后,这林家的孩子就一个个的往外头冒呢?
不管是不是吧,好歹人已经死了,就是闲话再多,也吹不到人头上去了,人林如海就是怀疑,也厚道的什么都不说,只是说自己一向身子弱,如今调养多年,才稍稍好些什么的,生生揭了过去,至于林妹妹?她一向聪慧,虽然有些小性子,可到底是善良的,所以在没有知道有关于她母亲的一些传言的情况下,对着弟弟,还有未来的弟妹还是很期待的,知道自家数代单传,如今好容易能子嗣旺盛些,心中为家族高兴还来不及呢。
林妹妹没有进京,而贾赦当了家,那么他的闺女迎春自然也会受到重视,在邢夫人不能生育的情况下,在贾赦贾琏父子难得同心的情况下,迎春好歹是总算有了点子大家小姐的样子,也好在贾家变天的时候她还小,性子多少还能扭过来一二,自然也拜托了二木头的名声。至于探春?二房是倒了,可没有了嫡母的磋磨,不用看人脸色过日子,身上的刺少了些,性子到反而平顺了好些,仗着自家姨娘受宠,日子过得也算是可以,虽不至于和迎春比,却也算是不错。至于贾家两房的庶子?世家大族没有一家对庶子能有什么指望,只是因为家中去了好些下人,那些拿大的,贪财的,油滑的基本清理干净了,剩下的多是老实人,所以即使不重视,却也不会受人欺辱,虽不会太好,可真说起来比贾训上辈子却强了很多。
这些事儿贾训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知道的多是往来京城的时候,不自觉的去荣宁街附近听上一些闲话,加上自己原本的记忆结合起来得出的结论,不知道的,那是因为如今这贾家门风比上一辈子紧了好些,毕竟整治过了就是不一样,下人们皮子都紧了,自然不敢随意胡咧咧。
如今的贾家和贾训记忆中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有心去问那王夫人的事儿,可不想却得不到任何的消息,只知道在祠堂后面有一座家庙,王夫人似乎被关在那里,具体如何却无人得知,就是王家似乎也已经不再提起。唯一知道的是,薛家的老爷还是死了,那薛蟠依然上京了。
☆、第89章
五六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即使是在这时光流逝感觉不太明显的村落,也一样让回顾以往的人忍不住感慨,这变化之大,真是让人诧异。
村子里人丁兴旺之外,读书的人多了,自然而然的这村子里风俗之流也斯文了许多,孩子们都上学识字,不说能有多少出息,可就凭着识字会算一条,这村子里就走出了好几个县城,镇子上的账房,这样体面又是薪水丰厚的活计,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读书识字的好处,就是附近其他村落的人们也忍不住在家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让自家孩子上学了,不求科举功名,光宗耀祖,总能求孩子未来一个好些的谋生本事不是。也因为这样,村中各家的经济情况也越发的好了,甚至还引得不少旁村的人家以有闺女嫁到这里而感觉有脸面,这让以前总是娶不到媳妇的海螺村的人们一个个感觉腰杆子都挺直了好些。
而慢慢开始习惯了用耕种来养家糊口的人们对于出海的热情也减少了好些,每每三五日的才有人家结伴出海,一来是因为这是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手艺,不好荒废,二来也是守着这么一片海,若是不从海里寻些出息,实在是浪费,三来也是吃惯了海里的作物,不出海,实在是有些不习惯。
当然这每年冬日出海,然后去京城捞上一笔的事儿依然还干着,不是说他们不知道爱惜身体,只知道拼命挣钱,也不是他们对于这过年前的一笔银子有多少贪婪,而是大家都感觉这比以往夏日出海收入高出十倍的银子不挣实在是可惜,毕竟才脱贫致富没多久,对于这样的利润实在是抵制不住,再说了,各家壮年们也期盼着每一年这段时间去京城这样的地方长见识,又能挣钱,又能去京城开眼,还能顺带带点南面运到京城的稀罕东西给家里,一举三得啊。没看见人水师年年都不落下嘛,没看见隔壁其他村子也一样年年这么干嘛,好歹他们也是渔村,也是靠着大海吃饭的,怎么的这样的事儿还是不能落下的。
海螺村不再是往日县城里可有可无,最是贫穷的村子了,按说如此一来,这每年税赋什么的就该让村长头疼的想要撞墙,可偏偏村长那是越来越乐呵,越来越轻松,说起来这事儿是有些奇怪,可是谁让他们实在是运气好呢。
县城里县令都换过了两任,海螺村作为劝课农桑的代表,时不时还会引来上头的关注,也因为这样,在交税赋等问题上,倒是占了大大的便宜,少了不少的麻烦,更有刘典吏如今又一次用银钱攻势的帮助下晋升到了典史的位置,终于获得了一身官服,成为了最低品级的官员的缘故,给了海螺村不少的庇佑。
家里顺利,挣钱顺利,喜事连连,这样的情况下,这村子兴旺发达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贾家又一次开始脱颖而出了。
贾训十八岁的那年,顺当的成为了秀才,与此同时兴哥儿也勉强挂了一个车尾,一样得了秀才的名头,就是小三,好歹也成为了童生,这让贾家在整个村子里的地位猛然就窜了起来,成为了比已经顺当成为了举人,并且开始一心往进士努力的卫夫子家以外,村中最有学问的一家人。
或许有人会想,这贾训从上一辈子读书开始,这不知道读了多少年,居然到了这个年纪才得了那么一个秀才的名头实在是有些不成器,可是在贾训自己看来却已经是很不错了。
上一辈子他是读了不少年岁的书,可那时候所谓的读书,能用几分心?那学堂环境是个什么样子,只怕是个有心人都知道,更不用说他每每被王夫人喊去抄写经书的事儿了,说白了,那所谓的读书,也不过是字练习的像那么个样子,正紧的书本反而学的少的很,只是能保证字都认识罢了。
到了这里之后,一开始所谓的读书,也是从头学起,又有家庭的重担,可以说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更不用说这教授的夫子,自己也不过是个童生,学识实在是有限,贾训能得到的教导也很是浅薄,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训能坚持着不断的靠着抄写借来的书籍,充斥自己的书房,填塞自己的学识,已经可以算的上是个有毅力的孩子了。
若不是后来有那卫夫子细心的教导,若不是他好歹还跟徐家少爷有些交情,能在借书的时候,是不是请教一二,从这科举人家的身上吸取一些学识,若是只靠着他自己,只怕到了这会儿都未必能顺当的考上秀才,还得了前几名的好成绩。说到底,学问这东西,并不是说靠着死记硬背就能立马飞升成神童的,若是真这样简单,科举也不至于这样能淘汰人了。
当然在这些年里,贾家也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比如如今的贾家,光是田地,就有中田五十亩,坡地五十亩,还有山谷下田四十五亩,另外在县城还置办了一个四合院,这样的家当,在海螺村也好,在附近的镇子上也罢,都能算的上是中等的人家了。
在村子里的宅子,因为贾训去年成亲,又重新翻修,加盖了两个跨院,算是贾训和小三未来成婚的院子,如此一来,虽然依然不过是石头土胚瓦屋,可地方却大了好些,宅子左右都被划拉了一大片地进来,每一个跨院都是整齐的四合院格局,就是宅子后院也向后推了三丈,原本的后院成了院子,推后出来的地方盖了牲口棚子,让整个家越发的气派了。村子里也就是村长家能比拟,就是卫举人家也不过是在这几年扩建成了个三进的院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