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后宫新旧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由康一听就知道,沈大人是丞相沈茂,杜大人是户部尚书杜收美,杨大人是户部侍郎——今年刚升的。年轻得很。
他年纪虽小,却谨慎少言。问了这个,再无别话。一行人沉默前行。
经过凌毓宫时,见搭了架子,好些人在屋顶上叮叮当当忙个不停。他抬头看了一眼。神情冷漠。近日宫里好多处都在修缮,闹哄哄的。
他正走着,不想听见一声呼唤:“殿下!”
一侧头,看见一张满面堆笑的脸。杜青正躬身向他问好。
他礼节性的一笑,还了一礼:“姑父好。我看修缮进度快得很,连日来辛苦姑父了。”
宫殿修缮是油水再丰厚不过的工程。杜青做了驸马,仕途无望,转而专心经营钱财和人情。蔺桢也非常配合。这桩大项,便是蔺桢亲自在宋扬灵跟前求来的。
杜青嘴乖,立即道:“辛苦不算什么,早日修好,才不负陛下所托,也让殿下、公主免受打扰。”
由康听杜青也知道工程扰人,不禁笑了笑,又问:“柔姐姐没进宫?”
“她是吵着要进宫。你姑母这两日有事,不得空,又不放心她一个人来,才拘住了。”
由康听了也就不再多说,只道:“母皇有诏,侄儿先去了。”
“快去罢。”
——————
由康一到勤政殿门口,就听见里面传出说话声。说些税赋之类。
他走进殿内,先屈膝向宋扬灵行礼。然后才站直了与诸位大人见礼。杨侍郎倒恭恭敬敬行了全礼,沈丞相和杜尚书都只欠欠身子。
由康似浑不在意般,往旁边让了让。
宋扬灵冲他招招手,示意他去身侧站着。
只听沈茂语调激昂:“自从商户地位提高,又有各种税收减免,行商之人多如牛毛。真应了古书上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今国库需要,不加商户的税,难道加农户的么?!”
杜收美倒是平静得多:“话不能这样说。户部的账本上清清楚楚的,全国农户占十之六七,所交税收不到一半。商户人才十之三四,税赋却占了大半。再给商户加税,岂不是不给商户活路?”
沈茂气得唾沫星子飞溅:“一亩地一年多少收成?能换几多银钱?商户囤积居奇一年,又能挣多少?”
杨侍郎小声道:“若因为商户获利丰厚就课以重税,岂不是断绝天下人行商的念头么?”
眼看沈茂气得脸通红,一副要吃人的模样,宋扬灵揉了揉额角,出言阻止:“行了,何必做无谓争执?此事我还需考虑。你们先行退下罢。”
“陛下!”沈茂还不死心。
宋扬灵挥挥手:“来日再议论。”
三人只得告退。
宋扬灵眼皮一抬,见几人背影已经消失,便问由康:“这几年国库并不充盈,加税势在必行。依你看,当如何加?”
由康低头想了一想。陛下重商,朝野皆知。这几年,除了大力提高商户地位以外,还一再为行商见面税赋,听见民间富商迭出。有巨富者比之石崇王恺亦不为过。他想陛下既然如此看重商户,心中一定是不愿意给商户加赋的了。
因此道:“据儿臣看来,农户众多,加农户之赋才足以充盈国库。再则,向农户征赋,所得皆为稻米等物,省去许多麻烦。”
这两年,宋扬灵虽登基为帝,神情却越发柔和。柔和得让人情不自禁想亲近依赖,却又忍不住心生敬仰。
她微笑侧头细细听了一会儿,略微沉吟,才道:“沈茂是功勋之后,又为官多年,家中产业多为田庄,他为农户说话不稀奇。杜收美、杨通皆在户部,这二年打交道的多为商户,据我所知,他们的亲眷之中亦有行商的,因此他们为商户说话亦不稀奇。”
“母皇的意思是,他们都有私心?”
“生而为人,谁没有私心?”宋扬灵轻轻反问一句,才接着道:“我是想告诉你,朝中文武百官,也许饱读诗书,也许经验丰富,但皆有立场,有立场就有利益冲突。因此,朝臣之言要听,更要懂得分辨糅合。而我们,与任何一个朝臣都不一样,我们要看的是天下苍生。”
由康困惑:“母皇既然心系天下,为何偏偏重商户利益?”
“这话就不对了。我看重的从来都不是商户利益,而是一朝一国之安稳富庶。方才沈丞相亦言,农户辛苦一年,所得有限,而商户投机,收入颇丰。不行商,难以使民富。而一旦民富,若任由其发展,民富国弱,则天下不稳。因此民富之后,必然加税来利国。”
“母皇的意思是加商户的税?”
宋扬灵点点头:“你我在宫殿之中,享万民供养。供养则来自税赋。征税之道,亦有讲究。底层人,艰辛度日,仅够糊口,一旦对他们征以重税,便是断其生路,必定官逼民反。再富裕些的人,薄有资产。对他们则可以课以重税,因为他们总是活得下去。而且薄有资产会让他们产生幻觉,以为他们跟我们一样。为了保护这点资产,他们比谁都厌恶变动,厌恶权力更迭。再来则是大富之人,对这些人也要拉拢轻税。因为他们掌握的资源多,一旦断其根本亦会引起政局动荡。”
由康听得瞠目结舌,这才惊觉自己那点小心思在宋扬灵跟前,浅薄无聊得如同儿戏。她,算的是天下得失。而自己,费尽心思算的只是她一人的欢心。
“母皇一席话,儿臣胜读十年书。”
宋扬灵看了他一眼:“怎么有些恍惚?”
“听母皇所说,想起师傅所说的农事。农户种下秧苗,只是为了割麦穗。一年又一年,一茬又一茬。”
宋扬灵一愣。她方才对由康所说都是这些年的切身体会,尤其是登基之后的治国经验。她受万民供养,可是于她而言,万民到底又是什么?她曾经想象过的治国平天下,便是将百姓分成三六九等来征税么?
想得心里竟然一阵阵发虚。
她迟迟不能对由康的总结点头,正踟蹰间,内侍又送了一批奏章进来。为压制慌乱,她顺手拿过第一本,翻开看了看。
是兵部呈送的人事调整奏章。第一个叫韦明德,后面赫然跟着孟昱的保奏。
。”
由康一听就知道,沈大人是丞相沈茂,杜大人是户部尚书杜收美,杨大人是户部侍郎——今年刚升的。年轻得很。
他年纪虽小,却谨慎少言。问了这个,再无别话。一行人沉默前行。
经过凌毓宫时,见搭了架子,好些人在屋顶上叮叮当当忙个不停。他抬头看了一眼。神情冷漠。近日宫里好多处都在修缮,闹哄哄的。
他正走着,不想听见一声呼唤:“殿下!”
一侧头,看见一张满面堆笑的脸。杜青正躬身向他问好。
他礼节性的一笑,还了一礼:“姑父好。我看修缮进度快得很,连日来辛苦姑父了。”
宫殿修缮是油水再丰厚不过的工程。杜青做了驸马,仕途无望,转而专心经营钱财和人情。蔺桢也非常配合。这桩大项,便是蔺桢亲自在宋扬灵跟前求来的。
杜青嘴乖,立即道:“辛苦不算什么,早日修好,才不负陛下所托,也让殿下、公主免受打扰。”
由康听杜青也知道工程扰人,不禁笑了笑,又问:“柔姐姐没进宫?”
“她是吵着要进宫。你姑母这两日有事,不得空,又不放心她一个人来,才拘住了。”
由康听了也就不再多说,只道:“母皇有诏,侄儿先去了。”
“快去罢。”
——————
由康一到勤政殿门口,就听见里面传出说话声。说些税赋之类。
他走进殿内,先屈膝向宋扬灵行礼。然后才站直了与诸位大人见礼。杨侍郎倒恭恭敬敬行了全礼,沈丞相和杜尚书都只欠欠身子。
由康似浑不在意般,往旁边让了让。
宋扬灵冲他招招手,示意他去身侧站着。
只听沈茂语调激昂:“自从商户地位提高,又有各种税收减免,行商之人多如牛毛。真应了古书上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今国库需要,不加商户的税,难道加农户的么?!”
杜收美倒是平静得多:“话不能这样说。户部的账本上清清楚楚的,全国农户占十之六七,所交税收不到一半。商户人才十之三四,税赋却占了大半。再给商户加税,岂不是不给商户活路?”
沈茂气得唾沫星子飞溅:“一亩地一年多少收成?能换几多银钱?商户囤积居奇一年,又能挣多少?”
杨侍郎小声道:“若因为商户获利丰厚就课以重税,岂不是断绝天下人行商的念头么?”
眼看沈茂气得脸通红,一副要吃人的模样,宋扬灵揉了揉额角,出言阻止:“行了,何必做无谓争执?此事我还需考虑。你们先行退下罢。”
“陛下!”沈茂还不死心。
宋扬灵挥挥手:“来日再议论。”
三人只得告退。
宋扬灵眼皮一抬,见几人背影已经消失,便问由康:“这几年国库并不充盈,加税势在必行。依你看,当如何加?”
由康低头想了一想。陛下重商,朝野皆知。这几年,除了大力提高商户地位以外,还一再为行商见面税赋,听见民间富商迭出。有巨富者比之石崇王恺亦不为过。他想陛下既然如此看重商户,心中一定是不愿意给商户加赋的了。
因此道:“据儿臣看来,农户众多,加农户之赋才足以充盈国库。再则,向农户征赋,所得皆为稻米等物,省去许多麻烦。”
这两年,宋扬灵虽登基为帝,神情却越发柔和。柔和得让人情不自禁想亲近依赖,却又忍不住心生敬仰。
她微笑侧头细细听了一会儿,略微沉吟,才道:“沈茂是功勋之后,又为官多年,家中产业多为田庄,他为农户说话不稀奇。杜收美、杨通皆在户部,这二年打交道的多为商户,据我所知,他们的亲眷之中亦有行商的,因此他们为商户说话亦不稀奇。”
“母皇的意思是,他们都有私心?”
“生而为人,谁没有私心?”宋扬灵轻轻反问一句,才接着道:“我是想告诉你,朝中文武百官,也许饱读诗书,也许经验丰富,但皆有立场,有立场就有利益冲突。因此,朝臣之言要听,更要懂得分辨糅合。而我们,与任何一个朝臣都不一样,我们要看的是天下苍生。”
由康困惑:“母皇既然心系天下,为何偏偏重商户利益?”
“这话就不对了。我看重的从来都不是商户利益,而是一朝一国之安稳富庶。方才沈丞相亦言,农户辛苦一年,所得有限,而商户投机,收入颇丰。不行商,难以使民富。而一旦民富,若任由其发展,民富国弱,则天下不稳。因此民富之后,必然加税来利国。”
“母皇的意思是加商户的税?”
宋扬灵点点头:“你我在宫殿之中,享万民供养。供养则来自税赋。征税之道,亦有讲究。底层人,艰辛度日,仅够糊口,一旦对他们征以重税,便是断其生路,必定官逼民反。再富裕些的人,薄有资产。对他们则可以课以重税,因为他们总是活得下去。而且薄有资产会让他们产生幻觉,以为他们跟我们一样。为了保护这点资产,他们比谁都厌恶变动,厌恶权力更迭。再来则是大富之人,对这些人也要拉拢轻税。因为他们掌握的资源多,一旦断其根本亦会引起政局动荡。”
由康听得瞠目结舌,这才惊觉自己那点小心思在宋扬灵跟前,浅薄无聊得如同儿戏。她,算的是天下得失。而自己,费尽心思算的只是她一人的欢心。
“母皇一席话,儿臣胜读十年书。”
宋扬灵看了他一眼:“怎么有些恍惚?”
“听母皇所说,想起师傅所说的农事。农户种下秧苗,只是为了割麦穗。一年又一年,一茬又一茬。”
宋扬灵一愣。她方才对由康所说都是这些年的切身体会,尤其是登基之后的治国经验。她受万民供养,可是于她而言,万民到底又是什么?她曾经想象过的治国平天下,便是将百姓分成三六九等来征税么?
想得心里竟然一阵阵发虚。
她迟迟不能对由康的总结点头,正踟蹰间,内侍又送了一批奏章进来。为压制慌乱,她顺手拿过第一本,翻开看了看。
是兵部呈送的人事调整奏章。第一个叫韦明德,后面赫然跟着孟昱的保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