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三国异侠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于主帅一念之间的决策。
曹操当时的决策,便非常关键,因为袁、曹两军的对垒,已到了胜败转折的关头,亦是最艰苦的时刻,谁能坚持下去,谁便会争取到主动权,若曹操放弃官渡,退守许昌,便会造成先退而势屈的不利局面,一退即溃,将给袁绍捕捉而聚歼的机会,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而袁绍方面,在战役考虑上,袁绍仅仅实施正面突破,不知采取战役、战术上的迂回、包围、奇袭等计谋,调动曹军脱离既设的坚固阵地,以求合围聚歼,造成两军相持对垒的局面。这种相待对垒局面,对于与后方脱离,运输线过长的袁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只要运输线或粮草出现危机,袁军便必败无疑。
袁军这等不利,袁绍军中并非无人预料得到,在少年时曾与曹操为同伴的许攸,作为袁绍的谋士,便曾于官渡两军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向袁绍献计道:“曹操兵少,今日已倾全力以抗拒我军,许昌留守兵力必虚。若派军轻骑突袭,则许昌必可攻陷,攻下许昌,便可以奉迎天子以击曹操,军心大振,曹操必败无疑,就算未能攻下许昌,也必令曹军首尾难顾,疲于奔命,则曹操亦必败也。”
不料袁绍不但不听,反怀疑许攸受了曹操的贿赂,故意使计,骗他进军许昌以歼灭。当下袁绍怒斥许攸道“你心怀不轨,与曹深交,故献此奸计,本当斩你人头,今暂且寄于颈上,待我生擒曹操,再一并斩你祭旗,你快走,今后不许进我营账。”
许攸所献之计,分兵突袭许昌,是一条令曹军分兵变弱、更易被袁军各个击破的妙计,因许昌是汉献帝所在的都城,许昌被袭,不论是否被攻陷,对曹操均是一个致命的重创。
此时曹操仅占挟天子以命诸侯的天时之利,绝不容有失,曹操非救许昌不可。如此一来,曹军在官渡预早建立的坚固防线,便必因分兵变弱,以至必被袁军攻陷,官渡防线一破,许昌被围,则曹操便大势去矣。
但袁绍于此关键时刻,却因许攸是曹操少年时代的好友,怀疑他与曹操通谋,不但断然拒绝,而且将许攸怒斥逐走。袁绍这等多疑寡断的性格,便把他的十万大军及他本人辛苦创立的基业断送了。
许攸一怒之下,投奔官渡曹军。
曹操闻报许攸来降,他正解衣歇息,也来不及穿鞋子,光着脚便奔迎出来。远远的见到许攸,曹操便抚掌大笑道:“君远道而来,我大事可成了。”因为曹操深知许攸甚有计谋,又熟知袁军的内情、兵力部署,有许攸来助,曹操便如虎添翼,破袁军有望了。
曹操甚至向许攸下拜,令许攸也受宠若惊,慌忙双手扶起曹操,连声道:“您是汉朝丞相,我一介布衣,怎敢承此大礼?”
其实此刻曹操所迎,所拜的,并非许攸,而是他那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业而已。
许攸受曹操如此厚待,大为感动,很快便向曹操透露了袁军的一个致命弱点。
原来早在半月前,袁绍为求正面突破曹军的官渡要塞,已命淳于琼率兵万人,从河北运了一大批粮草到来,屯积于袁军官渡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当时许攸亦曾建议袁绍派将率军驻扎于粮库外面,以防曹军的偷袭,但袁绍以为,曹军被他攻打半年之久,已疲于奔命,哪有余力偷袭?若分兵守粮,则正面攻打官渡曹军的兵力,便会削弱,因此竟拒绝了许攸的建议。
曹操又知许攸曾献计出奇兵偷袭许昌,以令曹军首尾不能相顾,却被袁绍拒绝,曹操不由仰天叹道:“若依你之计,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了,袁绍刚愎自用,拒此妙计乃天要亡他啊!”
许攸被曹操的真诚感动,便决然的向曹操献计道:“曹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草已尽,十分危急。袁绍的粮草物资,均屯积于乌巢,守军防备并不严密。若派精兵突袭乌巢,出其不意断其粮草,则不出三日,袁绍必败。”
曹操一听,不由大喜,暗道:此计正合我出奇制胜之法。
于是不理部分幕僚的反对,决心夜袭乌巢。他留曹洪、荀攸坚守大寨,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人,使用袁军的旗号,利用夜晚悄悄从小路去偷袭乌巢。
半夜到达后,曹操却下令围攻放火,袁军守乌巢将领淳于琼只好退入营垒坚守。
曹操夜袭乌巢的消息传到袁绍处,谋士沮授劝袁绍速派兵救援。袁绍却企图以进为守,他对他的儿子袁谭道:“即使曹操夺我乌巢,我却夺其大营,曹操又有老家可归吗?”袁绍决定,派张合去攻打曹军官渡大营。
张合甚有智谋,主张先救乌巢,道:“曹操亲率精兵攻袭乌巢,乌巢守军必定不敌,若乌巢被破,我军粮草尽毁,军心必乱,则大势去矣,请先去救援乌巢。”
谋士郭图却附和袁绍,道:“攻打曹操的大营,势必迫使曹操引军回救,如此则乌巢之围自解也。”
张合一再申辩,力主先救乌巢,袁绍后来采取折衷办法,决定依然派主力大军,由张合率领,进攻曹操的大营,而派小部轻骑去救援乌巢。
张合无奈,只好率三万大军,前去攻打曹军的官渡大营,但曹军官渡大营十分坚固,张合屡攻不下。
另一面,曹操在乌巢,正全力攻打淳于琼,忽报袁绍的轻骑已逼近,有将领请求分兵阻击,曹操却毅然决然说道:“不可!先集中全力攻陷乌巢,待敌军到达我军背后,再来报告吧。”
曹操指挥将士,拼命冲杀,终于大破袁军,杀了淳于琼,把乌巢的袁军粮草物资,全部烧毁。
乌巢粮草被毁的消息传到前线,袁军将士知粮草已断,军心动摇,内部立刻分裂,谋士郭图主张先攻曹操大营,为推卸罪责,竟恶人先告状,向袁绍进谗言道:“张合对乌巢之败幸灾乐祸,出言不逊,辱骂主公。”袁绍大怒,欲杀张合。
张合十分气愤,下令将进攻曹军的器械全部烧毁,向曹操投降。曹操乘势出击,袁军大败,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仅带了八百亲兵逃返河北。
在曹操夜袭乌巢的当晚,本来被袁绍拘禁于军中的谋士沮授,仰观天象,忽见大白星逆势而行,直犯斗、牛二宿,光华灼灼、啸啸锐鸣。沮授见状,暗道:大白逆行而犯斗、牛,乃主北面之主必遭败亡,景象已呈凶兆,我等的奇祸到了,亡在旦夕,我的尸首也不知落于何处?
不久袁绍果然兵败如山倒,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沮授本人,亦被曹军俘虏,因欲逃走而被杀。天象之奇,玄妙万分。
此次大战,曹操在兵法上起码有三点优于袁绍。其一是出奇制胜,曹操抓住粮草是双方胜败的关键,不惜冒险夜袭乌巢,而袁绍不知防范,用错兵力,以至乌巢彼毁;其二是英勇果决,曹操在夜袭乌巢未克,袁绍的援救轻骑逼近时,并不惊惶失措分兵阻击,而是集中全力,且先行攻陷乌巢,取得决定性的战役胜利;其三是捕捉战机,曹操善于捕捉战机,敢于向敌之软腹命脉处出击,而袁绍却错失战机,在大好优势下,不敢奇袭许昌,直击曹操的软腹命脉之地,令曹操得以集中全力,于官渡要塞捕捉夜袭乌巢的战要。
天机运势的演行轨迹,兵法人谋的优胜,造成了三国官渡之战的结局,曹操以三万兵力,一举战胜袁绍南攻的十万大军,令袁绍全军覆没。
官渡之战后,曹操己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大局,袁绍在河北只剩下残余势力,曹操采用了郭嘉“急之则相保、缓之则内乱生”的分析,故意在大军压境,围而不攻,任由袁绍的诸子自相残杀,到时机成熟,即逐一击破,在六年间共进行了黎阳、邺城、南皮、幽州、壶关等五个战役,均大获全胜,袁绍在北方的青、冀、并、幽四州,全部落入曹操的手上。
至此,大一统的曹魏之国,已雄武地呈现于中华九州岛的大地上了!
另一方面,当日投在袁绍军中的刘备,因已与关公、张飞失散,手下无兵无将,根本不被袁绍放在眼内,当刘备得知关公的消息后,预料刚愎自用的袁绍,必败于善于用兵的曹操手下,便先谋退路,趁袁绍命他率兵偷袭曹操的后方时,趁机溜走,不知所踪。袁绍当时雄心勃勃,一心要消灭曹操,一统天下,因此对刘备的遁逃,只是轻蔑的骂了一句:“败军之人,留此又有何益。”根本不以为意。
而此时关公已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奔波,抵达北方的一座小城。沿途又收降了周仓,以及义子关平等人。小城原来已被张飞占领,他当日与刘备在徐州失散后,带着一千兵马,无处容身,便干脆攻下一座小城,暂且居住。
张飞初时怀疑关公已反叛了刘备,大怒欲杀关公。后来获悉真相,才向关公大哭迎接,拜伏于地。不久,刘备闻讯,赶来小城,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三人,历尽劫难,终于又再度重逢聚首,兵马合计有四五千人。
这或许是三分天下的天机大势演行的必然结果。因为当时若刘备失去关公、张飞二人之助,就有如失去左、右手,根本不可能立足于天地之间,也根本不可能再走向创基立业的坦途,三分天下的奇格,也就不会发生了,这便是天机大势演行的奇妙之处。
与此同时,在南面的长江一带,曾得历代传国玉玺,其祖墓被天机隐侠庞德公判断为赤龙地脉的孙坚,果然难以抵御赤龙地脉的杀气,在攻打荆州时,被据占荆州的刘表部将黄祖一箭射死。孙坚的长子孙策,怀着为父报仇的决心,投靠到袁术手下,攻打刘表。后来又以助袁术平定江东为借口,从寿春出发,沿途招兵买马,到安徽的历阳时,兵力已达五、六千人。此时周瑜亦带兵前来投奔... -->>
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于主帅一念之间的决策。
曹操当时的决策,便非常关键,因为袁、曹两军的对垒,已到了胜败转折的关头,亦是最艰苦的时刻,谁能坚持下去,谁便会争取到主动权,若曹操放弃官渡,退守许昌,便会造成先退而势屈的不利局面,一退即溃,将给袁绍捕捉而聚歼的机会,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而袁绍方面,在战役考虑上,袁绍仅仅实施正面突破,不知采取战役、战术上的迂回、包围、奇袭等计谋,调动曹军脱离既设的坚固阵地,以求合围聚歼,造成两军相持对垒的局面。这种相待对垒局面,对于与后方脱离,运输线过长的袁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只要运输线或粮草出现危机,袁军便必败无疑。
袁军这等不利,袁绍军中并非无人预料得到,在少年时曾与曹操为同伴的许攸,作为袁绍的谋士,便曾于官渡两军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向袁绍献计道:“曹操兵少,今日已倾全力以抗拒我军,许昌留守兵力必虚。若派军轻骑突袭,则许昌必可攻陷,攻下许昌,便可以奉迎天子以击曹操,军心大振,曹操必败无疑,就算未能攻下许昌,也必令曹军首尾难顾,疲于奔命,则曹操亦必败也。”
不料袁绍不但不听,反怀疑许攸受了曹操的贿赂,故意使计,骗他进军许昌以歼灭。当下袁绍怒斥许攸道“你心怀不轨,与曹深交,故献此奸计,本当斩你人头,今暂且寄于颈上,待我生擒曹操,再一并斩你祭旗,你快走,今后不许进我营账。”
许攸所献之计,分兵突袭许昌,是一条令曹军分兵变弱、更易被袁军各个击破的妙计,因许昌是汉献帝所在的都城,许昌被袭,不论是否被攻陷,对曹操均是一个致命的重创。
此时曹操仅占挟天子以命诸侯的天时之利,绝不容有失,曹操非救许昌不可。如此一来,曹军在官渡预早建立的坚固防线,便必因分兵变弱,以至必被袁军攻陷,官渡防线一破,许昌被围,则曹操便大势去矣。
但袁绍于此关键时刻,却因许攸是曹操少年时代的好友,怀疑他与曹操通谋,不但断然拒绝,而且将许攸怒斥逐走。袁绍这等多疑寡断的性格,便把他的十万大军及他本人辛苦创立的基业断送了。
许攸一怒之下,投奔官渡曹军。
曹操闻报许攸来降,他正解衣歇息,也来不及穿鞋子,光着脚便奔迎出来。远远的见到许攸,曹操便抚掌大笑道:“君远道而来,我大事可成了。”因为曹操深知许攸甚有计谋,又熟知袁军的内情、兵力部署,有许攸来助,曹操便如虎添翼,破袁军有望了。
曹操甚至向许攸下拜,令许攸也受宠若惊,慌忙双手扶起曹操,连声道:“您是汉朝丞相,我一介布衣,怎敢承此大礼?”
其实此刻曹操所迎,所拜的,并非许攸,而是他那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业而已。
许攸受曹操如此厚待,大为感动,很快便向曹操透露了袁军的一个致命弱点。
原来早在半月前,袁绍为求正面突破曹军的官渡要塞,已命淳于琼率兵万人,从河北运了一大批粮草到来,屯积于袁军官渡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当时许攸亦曾建议袁绍派将率军驻扎于粮库外面,以防曹军的偷袭,但袁绍以为,曹军被他攻打半年之久,已疲于奔命,哪有余力偷袭?若分兵守粮,则正面攻打官渡曹军的兵力,便会削弱,因此竟拒绝了许攸的建议。
曹操又知许攸曾献计出奇兵偷袭许昌,以令曹军首尾不能相顾,却被袁绍拒绝,曹操不由仰天叹道:“若依你之计,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了,袁绍刚愎自用,拒此妙计乃天要亡他啊!”
许攸被曹操的真诚感动,便决然的向曹操献计道:“曹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草已尽,十分危急。袁绍的粮草物资,均屯积于乌巢,守军防备并不严密。若派精兵突袭乌巢,出其不意断其粮草,则不出三日,袁绍必败。”
曹操一听,不由大喜,暗道:此计正合我出奇制胜之法。
于是不理部分幕僚的反对,决心夜袭乌巢。他留曹洪、荀攸坚守大寨,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人,使用袁军的旗号,利用夜晚悄悄从小路去偷袭乌巢。
半夜到达后,曹操却下令围攻放火,袁军守乌巢将领淳于琼只好退入营垒坚守。
曹操夜袭乌巢的消息传到袁绍处,谋士沮授劝袁绍速派兵救援。袁绍却企图以进为守,他对他的儿子袁谭道:“即使曹操夺我乌巢,我却夺其大营,曹操又有老家可归吗?”袁绍决定,派张合去攻打曹军官渡大营。
张合甚有智谋,主张先救乌巢,道:“曹操亲率精兵攻袭乌巢,乌巢守军必定不敌,若乌巢被破,我军粮草尽毁,军心必乱,则大势去矣,请先去救援乌巢。”
谋士郭图却附和袁绍,道:“攻打曹操的大营,势必迫使曹操引军回救,如此则乌巢之围自解也。”
张合一再申辩,力主先救乌巢,袁绍后来采取折衷办法,决定依然派主力大军,由张合率领,进攻曹操的大营,而派小部轻骑去救援乌巢。
张合无奈,只好率三万大军,前去攻打曹军的官渡大营,但曹军官渡大营十分坚固,张合屡攻不下。
另一面,曹操在乌巢,正全力攻打淳于琼,忽报袁绍的轻骑已逼近,有将领请求分兵阻击,曹操却毅然决然说道:“不可!先集中全力攻陷乌巢,待敌军到达我军背后,再来报告吧。”
曹操指挥将士,拼命冲杀,终于大破袁军,杀了淳于琼,把乌巢的袁军粮草物资,全部烧毁。
乌巢粮草被毁的消息传到前线,袁军将士知粮草已断,军心动摇,内部立刻分裂,谋士郭图主张先攻曹操大营,为推卸罪责,竟恶人先告状,向袁绍进谗言道:“张合对乌巢之败幸灾乐祸,出言不逊,辱骂主公。”袁绍大怒,欲杀张合。
张合十分气愤,下令将进攻曹军的器械全部烧毁,向曹操投降。曹操乘势出击,袁军大败,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仅带了八百亲兵逃返河北。
在曹操夜袭乌巢的当晚,本来被袁绍拘禁于军中的谋士沮授,仰观天象,忽见大白星逆势而行,直犯斗、牛二宿,光华灼灼、啸啸锐鸣。沮授见状,暗道:大白逆行而犯斗、牛,乃主北面之主必遭败亡,景象已呈凶兆,我等的奇祸到了,亡在旦夕,我的尸首也不知落于何处?
不久袁绍果然兵败如山倒,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沮授本人,亦被曹军俘虏,因欲逃走而被杀。天象之奇,玄妙万分。
此次大战,曹操在兵法上起码有三点优于袁绍。其一是出奇制胜,曹操抓住粮草是双方胜败的关键,不惜冒险夜袭乌巢,而袁绍不知防范,用错兵力,以至乌巢彼毁;其二是英勇果决,曹操在夜袭乌巢未克,袁绍的援救轻骑逼近时,并不惊惶失措分兵阻击,而是集中全力,且先行攻陷乌巢,取得决定性的战役胜利;其三是捕捉战机,曹操善于捕捉战机,敢于向敌之软腹命脉处出击,而袁绍却错失战机,在大好优势下,不敢奇袭许昌,直击曹操的软腹命脉之地,令曹操得以集中全力,于官渡要塞捕捉夜袭乌巢的战要。
天机运势的演行轨迹,兵法人谋的优胜,造成了三国官渡之战的结局,曹操以三万兵力,一举战胜袁绍南攻的十万大军,令袁绍全军覆没。
官渡之战后,曹操己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大局,袁绍在河北只剩下残余势力,曹操采用了郭嘉“急之则相保、缓之则内乱生”的分析,故意在大军压境,围而不攻,任由袁绍的诸子自相残杀,到时机成熟,即逐一击破,在六年间共进行了黎阳、邺城、南皮、幽州、壶关等五个战役,均大获全胜,袁绍在北方的青、冀、并、幽四州,全部落入曹操的手上。
至此,大一统的曹魏之国,已雄武地呈现于中华九州岛的大地上了!
另一方面,当日投在袁绍军中的刘备,因已与关公、张飞失散,手下无兵无将,根本不被袁绍放在眼内,当刘备得知关公的消息后,预料刚愎自用的袁绍,必败于善于用兵的曹操手下,便先谋退路,趁袁绍命他率兵偷袭曹操的后方时,趁机溜走,不知所踪。袁绍当时雄心勃勃,一心要消灭曹操,一统天下,因此对刘备的遁逃,只是轻蔑的骂了一句:“败军之人,留此又有何益。”根本不以为意。
而此时关公已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奔波,抵达北方的一座小城。沿途又收降了周仓,以及义子关平等人。小城原来已被张飞占领,他当日与刘备在徐州失散后,带着一千兵马,无处容身,便干脆攻下一座小城,暂且居住。
张飞初时怀疑关公已反叛了刘备,大怒欲杀关公。后来获悉真相,才向关公大哭迎接,拜伏于地。不久,刘备闻讯,赶来小城,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三人,历尽劫难,终于又再度重逢聚首,兵马合计有四五千人。
这或许是三分天下的天机大势演行的必然结果。因为当时若刘备失去关公、张飞二人之助,就有如失去左、右手,根本不可能立足于天地之间,也根本不可能再走向创基立业的坦途,三分天下的奇格,也就不会发生了,这便是天机大势演行的奇妙之处。
与此同时,在南面的长江一带,曾得历代传国玉玺,其祖墓被天机隐侠庞德公判断为赤龙地脉的孙坚,果然难以抵御赤龙地脉的杀气,在攻打荆州时,被据占荆州的刘表部将黄祖一箭射死。孙坚的长子孙策,怀着为父报仇的决心,投靠到袁术手下,攻打刘表。后来又以助袁术平定江东为借口,从寿春出发,沿途招兵买马,到安徽的历阳时,兵力已达五、六千人。此时周瑜亦带兵前来投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