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女学生的男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爸爸上报了――”西林三小四年级1班的学生汪权在教室里大声的说,手里举着一份西林日报。
同学们都凑过来,张季一把抓过报纸看看是不是真的,他在报纸的第三版的确看到了汪权的爸爸的名字。
原来汪权的爸爸汪胜利前天骑摩托车,速度非常快,这时路上来了一只狗,汪胜利给狗让路时,连车带人摔倒了,小腿骨折了,狗安然无恙。赵电听说后,立刻给他写了篇报道。
赵电在报道中写到:“狗腿”在中国人的语汇中是贬义的,我们骂人常说:“某某人是狗腿。”或者说:“打断你的狗腿!”但汪胜利打断了狗腿吗?没有!相反,他不想撞断狗腿,而断了自己的腿!看到这个故事,我们作何感想呢?
张季看后,说:“你爸爸真的伟大,应该让他做动物保护协会会长。”
旁边的朱屏说:“你爸爸上报了,我爸爸也上了西林日报。”
“在哪儿?”汪权问。
“在我家里,下午带给你们看。”朱屏说。
“你爸爸因为什么上报了?不会是打人吧?”张季问。
“你爸才打人呢。”朱屏说“不!是打人了,打的是贼!我爸见义勇为,和小偷打了起来。”
下午,朱屏真的把报纸带来了,这则报道的题目是朱时林和贼“打成一片”。孩子们看到这个标题笑成一片。
傍晚,赵电采访回来,经过步行街北端的报刊亭,只见一个老大妈正在掏钱买西林日报,赵电上前问:“大娘,喜欢西林日报吗?”
“喜欢!经常在上面看到熟人的名字。”
“那以前能看到吗?”
“以前只看到大小领导的名字,要不就是大小明星的名字,身边的人一个看不到。”大妈说“现在不一样了,这不,今天的报纸上就有我儿子的名字。”
“你儿子叫黄大书,他为了减少交通压力,卖掉轿车买自行车。”赵电对大妈笑了笑。
“你怎么知道的?你们俩认识?”
“这篇报道就是我采写的。”
“就是你写的?”大妈很惊异“哎哟,太好了。”
这样的情形已不鲜见,以至几个月之后,在西林市的部分街道、部分小区和部分单位,人们见面打招呼,往往是:“你上报了吗?”
报纸热起来了,赵电也出名了,成了报社里的名笔。
时间,对于扎实奋斗的人来说,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到了1996年的元旦,报社举行迎新年座谈会。会上张社长高度肯定赵电的工作,他说:
“赵主任加入我报以来,以无比先进的办报理念指导工作,以超乎寻常的奉献精神投入工作,大大改善了西林日报的口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百姓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赵主任已经成了我们报社的一支名笔。下面我们请赵主任谈几句。”
大家鼓掌欢迎。
赵电对大家点点头,说:“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名笔我不敢当,但我对名笔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名笔者,民笔也。第二个‘民’和第一个‘名’不是同一个字,第二个‘民’是民众的民。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记者编辑,要想成为名笔,就必须为民众写作。办报也要为民众办报,一切脱离民众的报纸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抛弃民众,也必将被民众所抛弃!另外,我们办报的观念要转变,不要以为报社永远都是官办的事业单位,不是的!目前报社已经成为官民合办、半事业半企业的单位。不久的将来,报社就会完全变成股份制报业集团。所以我们要学会经营,要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报社也要创造财富!”
赵电的话引起了与会者的深思。
会毕,报社的人到星光舞厅联欢。星光舞厅赵电还是一年前和李亮去的,然后再未去过。那一次请红衣女郎跳舞,碰了壁,只能和李亮来个男男合作,跳起同性舞、光棍舞。今天可不同了,报社里来了好几个美女,而且不是赵电找她们跳,是她们主动找赵电跳。因为赵电是新来的,他们都想尝个鲜。她们哪里知道,赵电早就被袁芳尝了鲜了。大部分女孩和赵电跳舞是不说话的,仅仅是跳舞而已,但王绘是个例外,她选择一支慢四的曲子和赵电跳,目的就是能边跳舞边和赵电说说话。
她踏着周华键的让我欢喜让我忧的节拍,问:“你说过的,新竹是你的半个故乡,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你问过很多次了,它是不是很重要啊?”
“哦,不重要!好奇呗!”王绘扑闪着那明亮的眼睛说。
“目前还不想告诉你。”赵电对她笑笑。
“你不告诉的话,我会永远好奇的!”王绘微翘着小嘴说。
“不过你放心,我会告诉你的。”
“那我等着。”
袁芳放寒假,从北京乘火车回来,赵电到火车站接她。赵电是开着报社给他配备的采访车去的。
火车是上午9点45分到站,赵电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出口处。春运期间,火车站的人特别多,赵电怕袁芳找不到他,就扛个大牌子,上写:赵电。
呜――
9点45,火车准时到站了,乘客涌向出口处,接客的人也涌向了出口处,并大声的叫喊着。赵电不想和人挤,也不想大声叫喊,他站在后面,把牌子举得高高的。乘客多如潮水,可出口处只有两个验票员,真是“细水长流”啊。
大量乘客拥堵在出口处,人们叫着,推着,挤着,还有人翻栏杆。
等了好长时间,袁芳才出来了。她看到了赵电的牌子,就向赵电走去。
只见袁芳穿着黑色的大衣,脖子上套着围巾,围巾系成单环结,端庄严谨而又不失灵动可爱。
赵电站着一动不动,微笑着看着袁芳。袁芳问:“是不是不认得我了?”
“你变了。”赵电说。
“我变了?哪儿变了?”
“气质变了!在北京呆了半年,气质不一样了!”半年未见,袁芳的确有都市女郎的气质,在外表美之外,又增添了一种气质美。这是环境熏陶的结果。
赵电接过袁芳的行李,说:“乘车的感受如何?”
“哎,别提了,太嘈杂了!”袁芳叫苦道。
“欧美发达国家都很宁静,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啊,当然乱嘈嘈的了。”赵电说“走吧,坐我的车子。”
“你的车子?你买了车子?”袁芳很惊讶,她从未听说赵电有车子。
“我哪有钱买车子!是报社为我配备的采访车,是一辆红色夏利。”赵电说“车子停在胜利路停车场,走吧。”
赵电带袁芳进了车,袁芳坐在副驾驶室。
赵电问:“现在是去爸爸的饭店还是直接回家?”
“不到饭店去了,直接回家吧。”
在车子上,赵电说:“几个月前,我对报社的同事说新竹是我半个故乡。同事要我解释,你说我该怎么解释?我不是在新竹长大的,也没在新竹学习过,更没在新竹工作过,我该怎么向他们解释呢?”
“你就说你是新竹的女婿,不就行了。”
“可,可我们目前还未结婚啊,这么说还早了点啊,万一哪天你不和我结婚了,我又把话放出去了,人家不笑我吗?”
袁芳哈哈大笑,然后说:“看来,你对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吗。”
“不放心。”赵电又补了一句:“怎么可能呢?”
袁芳跟着说:“是啊,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不和你结婚呢?”又笑了起来。
赵电问:“服装学院里男生多吗?”
“你说学缝纫的是女的多还是男的多?”
“那肯定是女的多了,男的谁会学什么缝纫啊?”
“这不就很清楚了!服装学院里大部分都是女生,男生太少了。”袁芳说“当初你推荐我进服装学院,是不是有意的?”
“不是有意的,我是歪打正着。”
到了新竹县城的秋桐巷,赵电把车子停在巷口。
袁芳说:“这巷子比较阔,车子可以开进去的。”
赵电说:“我知道可以开进去的,但不能往里开。”
“为什么?”袁芳不解。
赵电说:“这条深巷很有古典意境,只能步行,不能行车。让轿车行驶在这条巷子,那不是大煞风景吗?这种意境我们只能品味,不能破坏。这才是文明人的做法。”
袁芳听后,笑了。
走在深巷里,赵电还是那种感觉:仿佛回到了前世。
赵电说:“袁芳,我走过很多巷子,但走在这条巷子里,我的感觉最特别,我情不自禁地产生许多联想。”
“那些联想?”
“我想到了前世,想到了母亲,想到了你,想到我们的缘分,我们的爱情,还有我们的婚姻。”赵电说“总之,这条巷子在我心目中总是和那些最美好、最神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你说,这样的巷子,我能让汽车在上面践踏吗?不仅我自己不会这么做的,就是看到别人在上面开车,我也会十分痛苦的。”
袁芳低着头笑,说:“看来这条巷子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你也的确是个很敏感的人。”
黄阿姨看到袁芳到家了,赵电也来了,非常高兴,笑得嘴都合不笼。又是给他们倒茶,又是给袁芳收拾行李。
袁芳这次从北京回来,给每个人都买了礼物。她给妈妈买了一个真皮提包,给爸爸买了一根真皮皮带,给赵电买了一块手表。
赵电说:“我已经买了手表了。”他把衣袖往上捋了捋,让手腕上的手表露出来,给袁芳看看。
袁芳说:“那这样吧,皮带给你吧,手表给爸爸。交换一下。”
赵电笑了,说:“还是袁芳聪明!”
午餐时,黄阿姨说:“我们县城的人现在都喜欢看西林日报,尤其喜欢你负责的第三版,认为很贴近群众的生活。这个巷子的人听说你是袁芳的男朋友,都叫我对你说,他们也想上报纸。”
“那行啊。让百姓上报纸,就是我的办报思想。”赵电说“不过,必须是有价值的事情。”
黄阿姨说:“我们这个巷子,有个年轻妇女,叫李莹,对待自己的婆婆非常孝顺,她婆婆瘫痪了,她每天给她婆婆梳头,给她婆婆洗脸,端饭递水,而且把她婆婆的被子洗得干干净净,像是人家新婚的被子。”
赵电听了黄阿姨的介绍,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新闻线索。但他考虑到孝亲的故事在西林日报第三版已作多次报道了,现在还报道这个,报道多了,读者会失去兴趣的。黄阿姨推荐的李莹的感人事迹一定要宣传,但要换个方式宣传,才有人注意。换个什么方式呢?赵电一时想不出来。
赵电说:“妈妈,李莹的孝道故事我一定给她宣传,就在近期,但要换个方式。”
赵电第一次称黄阿姨为“妈妈”细心的袁芳捕捉到了这个细节,看着赵电很长时间,甜蜜的笑了。
回到办公室,赵电绞尽脑汁的思考着如何宣传李莹的事迹,他在办公室里踱着步,还时不时的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同办公室的美工张小会问:“在想什么呢?想得那么痛苦?”
“新竹县城有个好媳妇,她孝敬瘫痪的婆婆,在当地传为美谈。我想给她宣传一下,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赵电说。
“这不简单吗?给她写一篇报道就是了。”张小会说。
“这样的报道在我们这个第三版已经出现多次了,再好的东西,多了,都会让人乏味的。”
“那你想怎么做?”
“我这不是在想吗?”
赵电在办公室里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会儿喝口水,一会儿站在窗前凝望着远处。
突然,他一拍脑袋,叫道:“有了!”
赵电的一声大叫,把个张小会吓了一下。她转过身问赵电,问:“什么样的好点子,让你这么兴奋?”
赵电说:“我找到宣传李莹女士的好方式了!”
“什么方式?说说看!”
“我想策划一个活动。”赵电拿来一个凳子,坐在张小会的旁边。“是这样的:我想和各县妇联联手,在各市县同步举行‘... -->>
“我爸爸上报了――”西林三小四年级1班的学生汪权在教室里大声的说,手里举着一份西林日报。
同学们都凑过来,张季一把抓过报纸看看是不是真的,他在报纸的第三版的确看到了汪权的爸爸的名字。
原来汪权的爸爸汪胜利前天骑摩托车,速度非常快,这时路上来了一只狗,汪胜利给狗让路时,连车带人摔倒了,小腿骨折了,狗安然无恙。赵电听说后,立刻给他写了篇报道。
赵电在报道中写到:“狗腿”在中国人的语汇中是贬义的,我们骂人常说:“某某人是狗腿。”或者说:“打断你的狗腿!”但汪胜利打断了狗腿吗?没有!相反,他不想撞断狗腿,而断了自己的腿!看到这个故事,我们作何感想呢?
张季看后,说:“你爸爸真的伟大,应该让他做动物保护协会会长。”
旁边的朱屏说:“你爸爸上报了,我爸爸也上了西林日报。”
“在哪儿?”汪权问。
“在我家里,下午带给你们看。”朱屏说。
“你爸爸因为什么上报了?不会是打人吧?”张季问。
“你爸才打人呢。”朱屏说“不!是打人了,打的是贼!我爸见义勇为,和小偷打了起来。”
下午,朱屏真的把报纸带来了,这则报道的题目是朱时林和贼“打成一片”。孩子们看到这个标题笑成一片。
傍晚,赵电采访回来,经过步行街北端的报刊亭,只见一个老大妈正在掏钱买西林日报,赵电上前问:“大娘,喜欢西林日报吗?”
“喜欢!经常在上面看到熟人的名字。”
“那以前能看到吗?”
“以前只看到大小领导的名字,要不就是大小明星的名字,身边的人一个看不到。”大妈说“现在不一样了,这不,今天的报纸上就有我儿子的名字。”
“你儿子叫黄大书,他为了减少交通压力,卖掉轿车买自行车。”赵电对大妈笑了笑。
“你怎么知道的?你们俩认识?”
“这篇报道就是我采写的。”
“就是你写的?”大妈很惊异“哎哟,太好了。”
这样的情形已不鲜见,以至几个月之后,在西林市的部分街道、部分小区和部分单位,人们见面打招呼,往往是:“你上报了吗?”
报纸热起来了,赵电也出名了,成了报社里的名笔。
时间,对于扎实奋斗的人来说,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到了1996年的元旦,报社举行迎新年座谈会。会上张社长高度肯定赵电的工作,他说:
“赵主任加入我报以来,以无比先进的办报理念指导工作,以超乎寻常的奉献精神投入工作,大大改善了西林日报的口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百姓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赵主任已经成了我们报社的一支名笔。下面我们请赵主任谈几句。”
大家鼓掌欢迎。
赵电对大家点点头,说:“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名笔我不敢当,但我对名笔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名笔者,民笔也。第二个‘民’和第一个‘名’不是同一个字,第二个‘民’是民众的民。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记者编辑,要想成为名笔,就必须为民众写作。办报也要为民众办报,一切脱离民众的报纸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抛弃民众,也必将被民众所抛弃!另外,我们办报的观念要转变,不要以为报社永远都是官办的事业单位,不是的!目前报社已经成为官民合办、半事业半企业的单位。不久的将来,报社就会完全变成股份制报业集团。所以我们要学会经营,要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报社也要创造财富!”
赵电的话引起了与会者的深思。
会毕,报社的人到星光舞厅联欢。星光舞厅赵电还是一年前和李亮去的,然后再未去过。那一次请红衣女郎跳舞,碰了壁,只能和李亮来个男男合作,跳起同性舞、光棍舞。今天可不同了,报社里来了好几个美女,而且不是赵电找她们跳,是她们主动找赵电跳。因为赵电是新来的,他们都想尝个鲜。她们哪里知道,赵电早就被袁芳尝了鲜了。大部分女孩和赵电跳舞是不说话的,仅仅是跳舞而已,但王绘是个例外,她选择一支慢四的曲子和赵电跳,目的就是能边跳舞边和赵电说说话。
她踏着周华键的让我欢喜让我忧的节拍,问:“你说过的,新竹是你的半个故乡,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你问过很多次了,它是不是很重要啊?”
“哦,不重要!好奇呗!”王绘扑闪着那明亮的眼睛说。
“目前还不想告诉你。”赵电对她笑笑。
“你不告诉的话,我会永远好奇的!”王绘微翘着小嘴说。
“不过你放心,我会告诉你的。”
“那我等着。”
袁芳放寒假,从北京乘火车回来,赵电到火车站接她。赵电是开着报社给他配备的采访车去的。
火车是上午9点45分到站,赵电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出口处。春运期间,火车站的人特别多,赵电怕袁芳找不到他,就扛个大牌子,上写:赵电。
呜――
9点45,火车准时到站了,乘客涌向出口处,接客的人也涌向了出口处,并大声的叫喊着。赵电不想和人挤,也不想大声叫喊,他站在后面,把牌子举得高高的。乘客多如潮水,可出口处只有两个验票员,真是“细水长流”啊。
大量乘客拥堵在出口处,人们叫着,推着,挤着,还有人翻栏杆。
等了好长时间,袁芳才出来了。她看到了赵电的牌子,就向赵电走去。
只见袁芳穿着黑色的大衣,脖子上套着围巾,围巾系成单环结,端庄严谨而又不失灵动可爱。
赵电站着一动不动,微笑着看着袁芳。袁芳问:“是不是不认得我了?”
“你变了。”赵电说。
“我变了?哪儿变了?”
“气质变了!在北京呆了半年,气质不一样了!”半年未见,袁芳的确有都市女郎的气质,在外表美之外,又增添了一种气质美。这是环境熏陶的结果。
赵电接过袁芳的行李,说:“乘车的感受如何?”
“哎,别提了,太嘈杂了!”袁芳叫苦道。
“欧美发达国家都很宁静,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啊,当然乱嘈嘈的了。”赵电说“走吧,坐我的车子。”
“你的车子?你买了车子?”袁芳很惊讶,她从未听说赵电有车子。
“我哪有钱买车子!是报社为我配备的采访车,是一辆红色夏利。”赵电说“车子停在胜利路停车场,走吧。”
赵电带袁芳进了车,袁芳坐在副驾驶室。
赵电问:“现在是去爸爸的饭店还是直接回家?”
“不到饭店去了,直接回家吧。”
在车子上,赵电说:“几个月前,我对报社的同事说新竹是我半个故乡。同事要我解释,你说我该怎么解释?我不是在新竹长大的,也没在新竹学习过,更没在新竹工作过,我该怎么向他们解释呢?”
“你就说你是新竹的女婿,不就行了。”
“可,可我们目前还未结婚啊,这么说还早了点啊,万一哪天你不和我结婚了,我又把话放出去了,人家不笑我吗?”
袁芳哈哈大笑,然后说:“看来,你对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吗。”
“不放心。”赵电又补了一句:“怎么可能呢?”
袁芳跟着说:“是啊,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不和你结婚呢?”又笑了起来。
赵电问:“服装学院里男生多吗?”
“你说学缝纫的是女的多还是男的多?”
“那肯定是女的多了,男的谁会学什么缝纫啊?”
“这不就很清楚了!服装学院里大部分都是女生,男生太少了。”袁芳说“当初你推荐我进服装学院,是不是有意的?”
“不是有意的,我是歪打正着。”
到了新竹县城的秋桐巷,赵电把车子停在巷口。
袁芳说:“这巷子比较阔,车子可以开进去的。”
赵电说:“我知道可以开进去的,但不能往里开。”
“为什么?”袁芳不解。
赵电说:“这条深巷很有古典意境,只能步行,不能行车。让轿车行驶在这条巷子,那不是大煞风景吗?这种意境我们只能品味,不能破坏。这才是文明人的做法。”
袁芳听后,笑了。
走在深巷里,赵电还是那种感觉:仿佛回到了前世。
赵电说:“袁芳,我走过很多巷子,但走在这条巷子里,我的感觉最特别,我情不自禁地产生许多联想。”
“那些联想?”
“我想到了前世,想到了母亲,想到了你,想到我们的缘分,我们的爱情,还有我们的婚姻。”赵电说“总之,这条巷子在我心目中总是和那些最美好、最神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你说,这样的巷子,我能让汽车在上面践踏吗?不仅我自己不会这么做的,就是看到别人在上面开车,我也会十分痛苦的。”
袁芳低着头笑,说:“看来这条巷子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你也的确是个很敏感的人。”
黄阿姨看到袁芳到家了,赵电也来了,非常高兴,笑得嘴都合不笼。又是给他们倒茶,又是给袁芳收拾行李。
袁芳这次从北京回来,给每个人都买了礼物。她给妈妈买了一个真皮提包,给爸爸买了一根真皮皮带,给赵电买了一块手表。
赵电说:“我已经买了手表了。”他把衣袖往上捋了捋,让手腕上的手表露出来,给袁芳看看。
袁芳说:“那这样吧,皮带给你吧,手表给爸爸。交换一下。”
赵电笑了,说:“还是袁芳聪明!”
午餐时,黄阿姨说:“我们县城的人现在都喜欢看西林日报,尤其喜欢你负责的第三版,认为很贴近群众的生活。这个巷子的人听说你是袁芳的男朋友,都叫我对你说,他们也想上报纸。”
“那行啊。让百姓上报纸,就是我的办报思想。”赵电说“不过,必须是有价值的事情。”
黄阿姨说:“我们这个巷子,有个年轻妇女,叫李莹,对待自己的婆婆非常孝顺,她婆婆瘫痪了,她每天给她婆婆梳头,给她婆婆洗脸,端饭递水,而且把她婆婆的被子洗得干干净净,像是人家新婚的被子。”
赵电听了黄阿姨的介绍,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新闻线索。但他考虑到孝亲的故事在西林日报第三版已作多次报道了,现在还报道这个,报道多了,读者会失去兴趣的。黄阿姨推荐的李莹的感人事迹一定要宣传,但要换个方式宣传,才有人注意。换个什么方式呢?赵电一时想不出来。
赵电说:“妈妈,李莹的孝道故事我一定给她宣传,就在近期,但要换个方式。”
赵电第一次称黄阿姨为“妈妈”细心的袁芳捕捉到了这个细节,看着赵电很长时间,甜蜜的笑了。
回到办公室,赵电绞尽脑汁的思考着如何宣传李莹的事迹,他在办公室里踱着步,还时不时的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同办公室的美工张小会问:“在想什么呢?想得那么痛苦?”
“新竹县城有个好媳妇,她孝敬瘫痪的婆婆,在当地传为美谈。我想给她宣传一下,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赵电说。
“这不简单吗?给她写一篇报道就是了。”张小会说。
“这样的报道在我们这个第三版已经出现多次了,再好的东西,多了,都会让人乏味的。”
“那你想怎么做?”
“我这不是在想吗?”
赵电在办公室里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会儿喝口水,一会儿站在窗前凝望着远处。
突然,他一拍脑袋,叫道:“有了!”
赵电的一声大叫,把个张小会吓了一下。她转过身问赵电,问:“什么样的好点子,让你这么兴奋?”
赵电说:“我找到宣传李莹女士的好方式了!”
“什么方式?说说看!”
“我想策划一个活动。”赵电拿来一个凳子,坐在张小会的旁边。“是这样的:我想和各县妇联联手,在各市县同步举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