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安静的玉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末闲来无事,翻检出旧日的照片,勾起了去年夏天到陕西旅行时的一些记忆。
在把我从咸阳机场接往西安的路上,朋友边驾车边对我说:“这次来陕西的行程我们已经给你安排好了,来陕西一定要先祭祖,再拜圣。”我诧异:“什么叫先祭祖,再拜圣?”朋友嘿嘿笑,这个你先甭问,明天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朋友开车拉着我就启程了。在西安至铜川高速公路上,我一路欣赏着黄土高原特有的长墚连绵、圆峁起伏、川塬相间的风景,不知不觉打起盹来。朋友一声召唤,将我从混沌状态中惊醒,下车一看,已经到了传说中的黄帝陵大门口。
相传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帝的衣冠冢陵园,它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五千年前农历的二月初二出生在西北黄土高原上,为炼仙丹给百姓治病,铸了象征天神、地神和祖宗的三尊大铜鼎,鼎铸好后,黄帝在118岁那年重阳节时乘祥龙成仙而去。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就是打这儿来的。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厚,土色呈黄。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王。故轩辕号曰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黄帝起兵战败炎帝和蚩尤,统一了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第一帝,黄帝和他身边的人创文字,定数算,制衣冠,造舟车,定音律,开创了古文化。中华文明时代从此开始了。历史上的尧帝是黄帝的玄孙,舜帝是黄帝的九代孙,夏禹为黄帝的十一代孙,殷汤为黄帝的十七代孙,而周文王姬发为黄帝的十九代孙,黄帝后裔子孙相承有一千五百二十年。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我恍然大悟,祭拜黄帝陵就叫“祭祖”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来到了民族的发源地,的确得首先祭奠自己的老祖宗。
黄帝陵区绿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曰下马石,刻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再后面的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前有一约二十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据传说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在桥山脚下的轩辕庙院内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把巨大的绿伞,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据说,此柏是目前全中国最大的一株,称为“柏树之王”庙院里有四十六通历代重修轩辕庙的碑记和祭文石。庙院最后边是大殿,上悬“人文初祖”金字匾额,殿内正中置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六个字。庙门北的碑亭里陈放着四十多块石碑。最北边的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周身上下,斑痕密布,纵横成行,柏液中出,似有断钉在内,枝干皆然。这就是桥山柏中独一无二的“挂甲柏。”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这棵古柏枝干上流出的柏液凝结为球状,就像挂满了珍珠宝石,闪闪发光,晶莹夺目,经阳光反射尤为壮观,吸引着各地前来谒陵拜祖的人。然而清明节一过,柏液中断,古柏从枝到杆又恢复了原来密密麻麻的甲痕。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近年来,上山拜谒黄帝陵的人越来越多,每逢重阳节,当地政府还要举办有上万海内外华人参加的共祭大典。
离开黄帝陵,朋友驱车带我前往延安“拜圣”一路上,公路两旁半山腰上零星的旧窑洞不时在我的眼前闪过。往延安去的公路两侧有许多家大大小小石化炼油厂。看来,今日的延安,经济发展也是在突飞猛进,南泥湾精神已经上升到开拓视野,发展经济,全民奔小康的新高度。现如今延安人民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搞大生产运动,不再仅仅为了满足温饱,而是要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齐头并进。
延安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是个神圣的所在,倘能喝上延河的水都是一种无法言喻的荣幸。可是,当延安真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时,我有一种大失所望的感觉。延河水已经没有旧时电影中演的那么宽阔、清澈、湍急了。城区不断拓展,河道两侧垒起了石头的河堤,虽然是夏天的汛期,河道变得仍很狭窄,像一条溪流。河水浅处露出了河床,河水混浊,流动迟缓。
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延安城区道路改造,朋友有点迷路了,开着车七拐八拐绕到了宝塔山公园的门口。我下了车,仰望着曾经无数次憧憬的宝塔山。一个大约十几层楼高的黄土丘孤傲地耸立着,上面有一个九层的砖塔,据说建于唐代。这就是那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积极投奔的宝塔山吗?我站在宝塔山公园外,满含崇敬地眺望了好一会儿革命圣地的标志――宝塔山。当晚,我们一行住在了延安市里。
吃过了早饭,下了一宿的瓢泼大雨仍然没有停的意思“拜圣”的热情驱使我硬拽着朋友开车直奔了王家坪。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坪领... -->>
周末闲来无事,翻检出旧日的照片,勾起了去年夏天到陕西旅行时的一些记忆。
在把我从咸阳机场接往西安的路上,朋友边驾车边对我说:“这次来陕西的行程我们已经给你安排好了,来陕西一定要先祭祖,再拜圣。”我诧异:“什么叫先祭祖,再拜圣?”朋友嘿嘿笑,这个你先甭问,明天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朋友开车拉着我就启程了。在西安至铜川高速公路上,我一路欣赏着黄土高原特有的长墚连绵、圆峁起伏、川塬相间的风景,不知不觉打起盹来。朋友一声召唤,将我从混沌状态中惊醒,下车一看,已经到了传说中的黄帝陵大门口。
相传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帝的衣冠冢陵园,它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五千年前农历的二月初二出生在西北黄土高原上,为炼仙丹给百姓治病,铸了象征天神、地神和祖宗的三尊大铜鼎,鼎铸好后,黄帝在118岁那年重阳节时乘祥龙成仙而去。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就是打这儿来的。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厚,土色呈黄。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王。故轩辕号曰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黄帝起兵战败炎帝和蚩尤,统一了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第一帝,黄帝和他身边的人创文字,定数算,制衣冠,造舟车,定音律,开创了古文化。中华文明时代从此开始了。历史上的尧帝是黄帝的玄孙,舜帝是黄帝的九代孙,夏禹为黄帝的十一代孙,殷汤为黄帝的十七代孙,而周文王姬发为黄帝的十九代孙,黄帝后裔子孙相承有一千五百二十年。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我恍然大悟,祭拜黄帝陵就叫“祭祖”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来到了民族的发源地,的确得首先祭奠自己的老祖宗。
黄帝陵区绿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曰下马石,刻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再后面的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前有一约二十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据传说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在桥山脚下的轩辕庙院内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把巨大的绿伞,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据说,此柏是目前全中国最大的一株,称为“柏树之王”庙院里有四十六通历代重修轩辕庙的碑记和祭文石。庙院最后边是大殿,上悬“人文初祖”金字匾额,殿内正中置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六个字。庙门北的碑亭里陈放着四十多块石碑。最北边的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周身上下,斑痕密布,纵横成行,柏液中出,似有断钉在内,枝干皆然。这就是桥山柏中独一无二的“挂甲柏。”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这棵古柏枝干上流出的柏液凝结为球状,就像挂满了珍珠宝石,闪闪发光,晶莹夺目,经阳光反射尤为壮观,吸引着各地前来谒陵拜祖的人。然而清明节一过,柏液中断,古柏从枝到杆又恢复了原来密密麻麻的甲痕。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近年来,上山拜谒黄帝陵的人越来越多,每逢重阳节,当地政府还要举办有上万海内外华人参加的共祭大典。
离开黄帝陵,朋友驱车带我前往延安“拜圣”一路上,公路两旁半山腰上零星的旧窑洞不时在我的眼前闪过。往延安去的公路两侧有许多家大大小小石化炼油厂。看来,今日的延安,经济发展也是在突飞猛进,南泥湾精神已经上升到开拓视野,发展经济,全民奔小康的新高度。现如今延安人民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搞大生产运动,不再仅仅为了满足温饱,而是要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齐头并进。
延安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是个神圣的所在,倘能喝上延河的水都是一种无法言喻的荣幸。可是,当延安真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时,我有一种大失所望的感觉。延河水已经没有旧时电影中演的那么宽阔、清澈、湍急了。城区不断拓展,河道两侧垒起了石头的河堤,虽然是夏天的汛期,河道变得仍很狭窄,像一条溪流。河水浅处露出了河床,河水混浊,流动迟缓。
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延安城区道路改造,朋友有点迷路了,开着车七拐八拐绕到了宝塔山公园的门口。我下了车,仰望着曾经无数次憧憬的宝塔山。一个大约十几层楼高的黄土丘孤傲地耸立着,上面有一个九层的砖塔,据说建于唐代。这就是那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积极投奔的宝塔山吗?我站在宝塔山公园外,满含崇敬地眺望了好一会儿革命圣地的标志――宝塔山。当晚,我们一行住在了延安市里。
吃过了早饭,下了一宿的瓢泼大雨仍然没有停的意思“拜圣”的热情驱使我硬拽着朋友开车直奔了王家坪。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坪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