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烈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崇祯十一年的夏末秋初,注定是不平静的。大明、满清、流贼三大势力都在暗流汹涌的形势下密切注视着彼此的动向。相比较之下,凤阳却处于一种平静之中,而且散发出一种蒸蒸日下的发展态势。
路振飞主政凤阳以来,克己奉公,轻徭薄赋,严查贪官污吏,不仅民间风评甚佳,就连官员士绅也都无话可说。凤阳城墙经过一年的修缮,大体框架已经成形,虽然远没有当初的高大雄浑,但却坚固实用了不少。
城内各个坊市也已恢复正常的运作,凤阳各衙门倒也能各司其职,逃散的百姓得知,也相继从周围的府县赶回,其中竟然还夹杂了某些外地的百姓。原本凤阳只剩下大约三万户,这一年时间不到竟然猛增至六万余户,虽然远远不及弘治、正德年间,但已算是近十年来人口的最高峰了。
外地流民和富户的涌入,在使得凤阳商业受到刺激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粮食也日益成为城内最重要的难题。好在凤阳莅临江淮,漕运兴盛。在流贼暂时受到压制,山东却民变激增之后,凤阳成为江淮与北直隶乃至京师最安全的中转据点。漕运的恢复,使得凤阳的粮食危机得到缓解,也吸引更多了流民赶来。
高墙卫经过朱平安和段喜年的整合,原先的三个千户所,目前实际上也只剩下一个,剩下的两个千户原本就是凤阳豪族的子弟。他们麾下的千户所军户逃离情况最为严重,早已经名存实亡。如今朱平安的千户搞得越发红火,加上凤阳再度成为漕运的重要流转环节带动了一系列的商业机会,这两人便放下了所谓的千户身份,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仅剩的为数不多的军户全部贱卖给了朱平安。
朱平安由此又得到了三百青壮,虽然他们的背后是三百户等值吃饭的嘴巴,但现在的朱平安可谓财大气粗。粮田不够,便从漕运下手,硬是凭借着高墙卫的大名和手下军卒的刀枪,霸占了凤阳码头的全部装卸业务。三百青壮和他们的家眷全部屯驻到码头,兴建住房和仓库,一手垄断了整个凤阳码头。不单单养活了这些个军户,还因此而大发其财。每月至少都有万两白银入账。
朱平安的本意是在凤阳弄一个类似于经济特区的设置,但目前来说,自己的实力和官位还有些差距,想在凤阳一手遮天确实是不现实。再说,凤阳毕竟是中都,处在朝廷的严密监控之下不说,还处于腹心四战之地,战略位置有着先天的缺陷,地势一马平川,如果清军南下,凤阳将无险可守,只能困守孤城,实在是不利于长远发展。基于这几点,朱平安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广东又运来了将近六千斤的生铁和两千斤的精铁,黄公辅派人千里护送,打着湖广都司衙门兵备道的旗号,一路上哪里有人敢查,一路妥妥当当的运到了凤阳。有了这批材料,点心作坊的工程才不至于半路停工,立刻加大了人员和投入,全力打造神机箭车和火箭车,还有便是兵甲和弩机,这些东西都是对阵鞑子骑兵时必不可少的装备。
这些时间,朱平安便往来于码头和点心作坊之间,转眼间便是秋天,离清兵南下的时间越来越近,但却苦于在关外没有建立情报机构,因此也只能等待京师方面的消息。而朱平安则是忙于做着各项准备。
一大早,凤阳淮河码头便已经热闹起来,自苏扬而来的船队络绎不绝,而从北直隶而来的船只便相应少了许多。
王品一身素袍,身后跟着几名带刀的亲随,沿江远眺。
一艘江上常见的四百料的浅船慢慢靠岸,沿江巡视的盐丁看到陌生的船舶,便像闻见了腥味的野猫一般,哗啦啦的从四面包围上来,眼见着浅船靠岸,便想用铁钩钩住上传检视,敲诈些好处来。
此时王品已经看到船头上所立一人,正是自己要等的人物。心中一松之际,却看见四面围上来的盐丁们,顿时皱起眉头来,刚要举手命令侍卫前去解围,那盐丁们却是已然用铁钩勾住了那浅船的船舷,七八个穿着灰色盐丁号服的汉子手执短棍和铁尺飞身上船。
漕运由来已久,所运载的主要便是两样东西,盐和粮。盐丁便是漕运应运而生的产物,混迹于水上,原是查检私盐,如今却等同于匪盗一般。见到船只经过,便是群起围堵,生生要榨出些好处来。
王品的侍卫刚要上前。岸上却是忽然伸出两根长长的竹竿来,径直伸到浅船船舷的左右两边,上下左右摆动之下,刚刚跳上浅船的盐丁们躲闪不及,竟是被两根竹竿全部扫落到河中。
盐丁一愣之下,顿时呱噪起来,他们人多势众,每每出来,便是五六条船、四五十人一同行动,遇见大规模的商团船只避而远之,小规模点的包括单独行船的船舶想逃过他们的压榨,简直是万中无一。>
崇祯十一年的夏末秋初,注定是不平静的。大明、满清、流贼三大势力都在暗流汹涌的形势下密切注视着彼此的动向。相比较之下,凤阳却处于一种平静之中,而且散发出一种蒸蒸日下的发展态势。
路振飞主政凤阳以来,克己奉公,轻徭薄赋,严查贪官污吏,不仅民间风评甚佳,就连官员士绅也都无话可说。凤阳城墙经过一年的修缮,大体框架已经成形,虽然远没有当初的高大雄浑,但却坚固实用了不少。
城内各个坊市也已恢复正常的运作,凤阳各衙门倒也能各司其职,逃散的百姓得知,也相继从周围的府县赶回,其中竟然还夹杂了某些外地的百姓。原本凤阳只剩下大约三万户,这一年时间不到竟然猛增至六万余户,虽然远远不及弘治、正德年间,但已算是近十年来人口的最高峰了。
外地流民和富户的涌入,在使得凤阳商业受到刺激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粮食也日益成为城内最重要的难题。好在凤阳莅临江淮,漕运兴盛。在流贼暂时受到压制,山东却民变激增之后,凤阳成为江淮与北直隶乃至京师最安全的中转据点。漕运的恢复,使得凤阳的粮食危机得到缓解,也吸引更多了流民赶来。
高墙卫经过朱平安和段喜年的整合,原先的三个千户所,目前实际上也只剩下一个,剩下的两个千户原本就是凤阳豪族的子弟。他们麾下的千户所军户逃离情况最为严重,早已经名存实亡。如今朱平安的千户搞得越发红火,加上凤阳再度成为漕运的重要流转环节带动了一系列的商业机会,这两人便放下了所谓的千户身份,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仅剩的为数不多的军户全部贱卖给了朱平安。
朱平安由此又得到了三百青壮,虽然他们的背后是三百户等值吃饭的嘴巴,但现在的朱平安可谓财大气粗。粮田不够,便从漕运下手,硬是凭借着高墙卫的大名和手下军卒的刀枪,霸占了凤阳码头的全部装卸业务。三百青壮和他们的家眷全部屯驻到码头,兴建住房和仓库,一手垄断了整个凤阳码头。不单单养活了这些个军户,还因此而大发其财。每月至少都有万两白银入账。
朱平安的本意是在凤阳弄一个类似于经济特区的设置,但目前来说,自己的实力和官位还有些差距,想在凤阳一手遮天确实是不现实。再说,凤阳毕竟是中都,处在朝廷的严密监控之下不说,还处于腹心四战之地,战略位置有着先天的缺陷,地势一马平川,如果清军南下,凤阳将无险可守,只能困守孤城,实在是不利于长远发展。基于这几点,朱平安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广东又运来了将近六千斤的生铁和两千斤的精铁,黄公辅派人千里护送,打着湖广都司衙门兵备道的旗号,一路上哪里有人敢查,一路妥妥当当的运到了凤阳。有了这批材料,点心作坊的工程才不至于半路停工,立刻加大了人员和投入,全力打造神机箭车和火箭车,还有便是兵甲和弩机,这些东西都是对阵鞑子骑兵时必不可少的装备。
这些时间,朱平安便往来于码头和点心作坊之间,转眼间便是秋天,离清兵南下的时间越来越近,但却苦于在关外没有建立情报机构,因此也只能等待京师方面的消息。而朱平安则是忙于做着各项准备。
一大早,凤阳淮河码头便已经热闹起来,自苏扬而来的船队络绎不绝,而从北直隶而来的船只便相应少了许多。
王品一身素袍,身后跟着几名带刀的亲随,沿江远眺。
一艘江上常见的四百料的浅船慢慢靠岸,沿江巡视的盐丁看到陌生的船舶,便像闻见了腥味的野猫一般,哗啦啦的从四面包围上来,眼见着浅船靠岸,便想用铁钩钩住上传检视,敲诈些好处来。
此时王品已经看到船头上所立一人,正是自己要等的人物。心中一松之际,却看见四面围上来的盐丁们,顿时皱起眉头来,刚要举手命令侍卫前去解围,那盐丁们却是已然用铁钩勾住了那浅船的船舷,七八个穿着灰色盐丁号服的汉子手执短棍和铁尺飞身上船。
漕运由来已久,所运载的主要便是两样东西,盐和粮。盐丁便是漕运应运而生的产物,混迹于水上,原是查检私盐,如今却等同于匪盗一般。见到船只经过,便是群起围堵,生生要榨出些好处来。
王品的侍卫刚要上前。岸上却是忽然伸出两根长长的竹竿来,径直伸到浅船船舷的左右两边,上下左右摆动之下,刚刚跳上浅船的盐丁们躲闪不及,竟是被两根竹竿全部扫落到河中。
盐丁一愣之下,顿时呱噪起来,他们人多势众,每每出来,便是五六条船、四五十人一同行动,遇见大规模的商团船只避而远之,小规模点的包括单独行船的船舶想逃过他们的压榨,简直是万中无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