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走进无人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潘文石雪地上的踪迹每到雪飘的季节,秦岭山脉上颠连起伏的兴隆岭便成为一片银白色的世界。
阴森森的铁杉耸立在高海拔封冻的山坡上,一簇簇的松花竹在寒风中相互偎倚,往日青翠的枝叶而今已大半枯黄。在雾朦胧的天光下,呈现出渺无人烟的山林那种特有的蛮荒景象。
在海拔1700米处的一个峡谷里,靠近尚未完全封冻的溪水旁边,可以看见临时盖起的几间简陋的小木屋。这是大熊猫考察队的冬季营地。当太阳爬上最近的山脊时,才有几束淡淡的阳光透过原始森林,照射在小屋上面。
四周静悄悄的,除了在山溪中仍然奔腾的激流,河岸上的大树。竹林和小木屋都在冰雪的覆盖之下。
但是这里有生命,在静谧的森林中生命在无畏地活跃着。
沿着结冰的河岸,有两个紧裹防寒羽绒服的人,脚上穿着笨重的大头鞋,在没踝深的雪地里跋涉着。突然,一棵高大的糙皮桦因承受不了冰雪的重压而折断,发出一声巨响。这声音就在他们身后,他们停下脚步,静听了一会儿,然后继续溯流而上。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20岁上下的姑娘,她用一双聪慧的眼睛,观察着野生世界。
走在后面的是一个林业工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浑身透出山里人的机智和强壮。
一团团白色的水蒸气从他们的口腔和鼻子里呼出,落到眉毛和头发上,结成了冰霜。四面八方一片沉寂,只能听到喘气声和大头鞋踩在雪地上的吱吱嘎嘎声。他们悄悄地走着,细心地辨认雪地上的踪迹,时不时停下来在笔记本上做些记录,或是轻声交换点意见,深怕惊扰森林的宁静。
在河水的分叉处,他们拐进一条细小的支流,溯水行进,直至源头。然后又翻过一个分水岭。展现在这两人眼前的是一个小小的盆地。年轻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气压表,表明这里的海拔高度在1900米左右,气候更冷,树木稀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早已枯萎,只在蜿蜒穿过盆地的小溪两旁的雪地上,大片大片的木贼却依然青葱繁盛。这是一种分布于北温带山区湿地上的藻类植物,从海拔650至2950米都有生长,株高1米左右,茎中空,常充满水。茎外皮上有凸起的纵棱,晒干后可代替砂纸作磨光材料。
不少木贼的顶端都被野兽啃去,剩下高低不一的残桩。四周的雪地上留有许多蹄印,大多是偶蹄类动物如牛羚、苏门羚和毛冠鹿的。毫无疑问,在冰天雪地里,这片葱定富含水分的木贼就成为它们主要的食物和饮料了。在杂乱的有蹄类动物的脚印之中,还夹杂一串大型猫科动物的梅花形脚印,足有拳头大小。
当中年人俯身细察雪地上野兽踪迹的时候,年轻人已经估算出整个盆地中木贼的蕴藏量,并算出这些木贼在长达五个月的冬季里,只能供养60至80只中大型食草动物。根据自然界的规律,这些食草动物只能养活2至3只大型食肉动物。这就是生命界的食物同金字塔法则:绿色植物供养大量的食草动物,而食草动物又成为少量食肉动物的食物,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呈金字塔状。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动植物不断地改造自己的身体结构、生理及行为,使之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尽管在如此严酷的冰天雪地里,木贼一偶蹄类动物一食肉动物的生态系统仍然顽强地保持着。
忽然,他们都闻到一阵淡淡的清香气味从木贼丛中飘散出来。这说明天亮之前有一只雄林麝在这里停留过,空气中的香味正是它腹部香腺的分泌物所散发出来的。
中年人抬起头来向远处望去,寻找林麝的踪迹。当看到雪地上一串很像野兔足印排列的蹄痕时,他轻声告诉年轻人:“萧灵,你看这只香漳子向那边跑了。”他一边用手指向小盆地边上的一处山谷。
萧灵看了看雪地上的蹄痕,然后猜测说:“向师傅,你说的香獐子是林麝吗?它好像受惊了,在拼命逃跑!
“是的。”中年人回答道。他叫向明,考察队员们都叫他“向师傅”。向师傅是大家的向导,是辨认野兽足迹的能手。
萧灵立即想起她在大学时曾在一本教科书上读过关于麝的一些知识:麝的前腿比后腿短很多,当它们快跑时,后腿便远远抛到前腿的前面,就像兔子那样。
她注意到雪地上只有三个蹄印是清晰的,而右前蹄时隐时现。她判断说:“这只麝肯定受伤了,它一只前腿总不敢着地。”
“是的,它的右前腿伤得很厉害。”向明点点头,肯定地说。
萧灵的心中立即涌起了一阵紧张的感觉,暗暗为这只跛脚麝的性命担心。在自然界中,一只受伤的食草动物常常危在旦夕,那些饥肠辘辘的捕食者正在搜寻这样的目标。
跛脚麝的踪迹把他们引到一个僻静的峡谷里,横七竖八的倒下来的树木和干枯河床上堆积下来的chan岩,使他们难以继续前进。
萧灵灵巧地爬到一块高大的岩石上了望着。前面便是这只跛腿麝理想的居住地。
它像一般的林麝那样,喜欢独居,喜欢居住在被风吹倒的树木间和岩石嶙峋的悬崖上,因为这些地方可以很好地防御敌害。
萧灵似乎发现了什么。与此同时,向明也爬上岩石。两人俯伏下来,不声不响地注视着。透过铁杉的树干和叶缝,隐约可以看到一只巨大野兽的身影俯伏在雪地上。向明急忙从萧灵手中拿过望远镜观察。立即,这只猛兽的影子便被拉到眼前,它那色彩斑澜的皮毛表明,这是一只凶猛的金钱豹。
半小时过去了,三刻钟过去了,那只金钱豹居然没有一点动静,仿佛是一块化石。卧在冰冷的岩石上的观察者也似乎冻僵了,一动也不动。但是两个人的心情却是万分紧张:豹子的姿态说明它正紧张地盯着一个什么目标!
事情终于发生了。树林中隐隐约约有个动物在移动,与金钱豹的距离正在缩短。
就在这一霎间,豹子闪电一般从地上一跃而起冲了过去。树丛中一阵激烈的骚动,凶猛的咆哮声和凄厉的惊号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当最后一声长长的哀号停止之后,寂静重新笼罩了山林。
他们面面相觑。虽然他们的视线被树林遮住了,但是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使他们想象得出刚才的全部经过,就像亲眼目睹的一样:这只金钱豹在浓密树丛的掩护下悄悄接近那只受伤的雄麝,埋伏下来,而雄麝竟丝毫没有察觉,毫无戒备地走到了金钱豹扑跃的距离之内。这时金钱豹猛吼一声扑向林麝,把张开的利爪深深抓进麝背部的皮肉,同时狠狠地咬住它的脖颈,直到咬断它的颈椎骨。
他们爬下岩石,径直向出事地点走去。当离那两只动物还有10来米的时候,透过树丛可以看到这只具有黄地黑斑的豹子正撕开雄麝的腹腔,大口吞咽着那正在流血的肝脏。这时豹子也发现了这两个大胆的入侵者,它站立起来,喉咙里发出咕噜的声音,向他们掀起上唇,露出巨大的犬齿,然后极不情愿地慢慢转身,向森林深处走去。这只凶猛的野兽承袭了它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对人类的畏惧。因此,在人类而前常常自动地退却下去。
萧灵和向明彼此会意地笑笑,转身朝他们小木屋的方向走去。
一连三天,豹子都在享用自己的猎物。直到第四天,向明再来检查时,发现雄合的肌肉和骨头都荡然无存,雪地上只剩下一小块腹部的皮肤和雄麝的香腺。因为麝香浓烈的气味,没有一种动物喜欢吃它。当他俯身去拾这个麝香时,发现旁边雪地上有几个硕大的新足印。好像一个高大的男人光着脚走过雪地留下的脚印。不过是前宽后窄,看不到后跟的痕迹,而前面五个趾头和利爪的印痕却十分清晰。
向明立即返回营地,邀萧灵一起来跟踪这些新的足迹。他们被这些新的足印所激动。萧灵问道:“这不会是熊的足印吧?”
向明轻轻摇了摇头:“我想不会。熊都已经冬眠了。”
“那准是大熊猫的啦!
“大概没错,你看,”向明指了指地上的一串脚印说,“像一个内八字走路的人踩出的脚印,两只脚都向内撇。”
“是的,大熊猫和那些棕红色的小熊猫走起路来都这样。”萧灵继续说,“可是我不明白大熊猫跑到这个危机四伏的地方来做什么?”
“我也猜不透,不过你看这些足印的方向,它已经向竹林那边走了。”
跟着大熊描的踪迹,他们翻过两道低低的丘岗,跨过两条结冰的溪流,来到海拔1500米的一条山谷。这里气候相对暖和一些,河道中流淌着清澈寒冷的冰水。他们发现,在一根倒伏在河面上的大树旁边,大熊猫曾踩着冰层到河中去喝过水,之后转回来爬上这根独木过河去了。因为,河那边是一片巴山木竹林,是大熊猫冬季的食物基地。
虽然已经跑了许多路,太阳也偏西了,他们还是决定渡河,继续追踪这只大熊猫。
河并不宽,溪水也很浅,他们便从露出水面的石头上蹦跳过去。
他们抓紧太阳落山前的时间,一面用双手拨开茂密的竹茎前进,一面仔细辨认大熊猫的踪迹。
“真累人,我恨不得一下子就找到这只大熊猫。”萧灵一边擦去脸上的汗水,一边对她的向导悄声说。
向明也有点着急,天黑之前要是还不离开这片竹林,他们就可能迷路。正在这时,他忽然有了新发现:“小萧,快过来,有好东西!
萧灵循声过来,看到地上有四个两头尖,中间粗,呈梭形的粪团,每个约红薯大小,里面有未消化的竹叶。
“大熊猫粪便!”萧灵立即掏出纸袋,一边拣取粪团,一边说,“我们带回去两团作分析用,另两团就打散检查。”
当向明把两团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掐碎时,他们都愣住了:从粪便中找出三小块被咬碎的动物骨头残渣和一块较完整的蹄甲。
“是香樟子的!”向明惊讶地说。
“是的,蹄壳细小而狭长。”萧灵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一难得的证据,急急地说,“难怪,它的足印出现在那个危险的山谷里。”
一本权威的动物分类学教科书中这样写道:“大熊猫,栖于3000至4000米的高山竹林之中,住树洞石隙。性孤独,不结群。能游泳,善爬树。主要以竹子的嫩枝叶和竹笋为食,真可说是食肉类动物中的‘和尚’”
但是,现在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却完全不是这样。大熊猫粪便中的骨头残渣和蹄甲,说明他们所跟踪的这只大熊猫并不单食竹子,也爱食肉,它绝不是一个“和尚”。
紧接着的半个月跟踪观察,他们摸清了研究地区内大熊猫冬季居住地大致的范围,经常的活动路线和一些吃食习性。萧灵觉得可以执行新的计划了。
于是,她开始布置捕捉大熊猫的工作。
洞穴中的秘密仔熊猫出生的第三天,兴隆岭主脊上飘起绵绵的秋雨,转眼间,气温下降到3c,寒气袭人。萧灵担心洞穴中仔熊猫的安全,趁静媛离洞觅食时,来到洞口,打算观察仔熊猫的情况。但是洞口被静媛用树枝和竹子挡住,她只好拨开它们,匍匐着爬进去。她发现,原来堆放在洞穴里的竹子都被摆到了产仔的窝上面,把幼仔掩盖了起来。
萧灵小心地挪开巢上的树枝和竹子,才见到一只熟睡的仔熊猫。初生的幼仔肉红色的皮肤,只有一层稀疏的白毛,双眼紧闭;一条较长的尾巴,相当于体长的三分之一,这与它父母的尾巴比起来,相对地长得多。这只幼儿如此弱小,体重约有100克,相当于它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看起来只有大白鼠那么大。
萧灵在窝的表层寻找另一只仔熊猫,但是到处都没找到。就在她翻动竹子,想看看是否被压在寓巢下层时,不慎碰了一下那只熟睡的仔熊猫。它立即高声尖叫起来,把萧灵吓了一跳!她急忙按原样掩盖好竹子,快速逃离洞穴。
这时,在竹林中觅食的静媛发出一声嗥叫,连蹦带窜地奔回了洞穴。它进到洞里,把正在啼叫的小仔抱起来喂奶,仔兽立即安静下来,它再用舌头舔幼仔的背、胸和臀部,连肛门外面的排泄物也舔掉了,直到把幼仔清理得干干净净。
萧灵跑回设在树上的观察哨。她的思绪还停留在熊猫的洞穴之中:前几天,两个幼儿还在母体子宫里的时候,它们分别通过脐带上的血管,源源不断地从母体取得营养物质和新鲜氧气。它们在母大熊猫静媛的子宫中舒舒服服地生活了四个半月。
当第一个胎儿山静媛的产道中挤出来的时候,它一下子便坠落在冰冷的巢穴中,先是在铺垫的竹子上静静地躺着,一动不动,直到几秒钟后静媛在移动身子时碰到它的身体,它这才大声啼哭起来。静媛立即把它抱起来喂奶。在母亲毛绒绒的手掌和胸前,这只幼仔在温暖和抚爱中安静了下来。
第二个胎儿一坠地,大概立即就尖利地叫唤起来。但是静媛对这只不停啼哭的胎儿置之不理。这种情况与动物园母熊猫产仔的情形是相同的。当第二只幼小的生命停止呼吸之后,母熊猫把它与胎盘一起吃掉。母熊猫这种不同寻常的母性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
那天晚上,萧灵回到自己的帐篷中,她翻看一本描写大熊描初生胎儿器官组织学的书。书中写道:大熊猫初生幼仔的发育还处在十分幼稚的阶段。生下来时几乎不能动弹,其发育程度只相当于五个月龄的人类胚胎
这时山谷里刮起了大风,夹着雪粒和雨滴的高山风不停地摇晃着她的帐篷,她禁不住打起寒噤来。同时悟出了某些道理。
她打开鸭绒睡袋钻了进去,睡袋中也是寒气袭人。过了一会儿,睡袋受她的体温的烘烤才暖和起来。她看一眼挂在帐篷里的温度表,水银柱停在5c上。她的思绪又回到母熊猫奇特的护仔行为上来。
 ... -->>
潘文石雪地上的踪迹每到雪飘的季节,秦岭山脉上颠连起伏的兴隆岭便成为一片银白色的世界。
阴森森的铁杉耸立在高海拔封冻的山坡上,一簇簇的松花竹在寒风中相互偎倚,往日青翠的枝叶而今已大半枯黄。在雾朦胧的天光下,呈现出渺无人烟的山林那种特有的蛮荒景象。
在海拔1700米处的一个峡谷里,靠近尚未完全封冻的溪水旁边,可以看见临时盖起的几间简陋的小木屋。这是大熊猫考察队的冬季营地。当太阳爬上最近的山脊时,才有几束淡淡的阳光透过原始森林,照射在小屋上面。
四周静悄悄的,除了在山溪中仍然奔腾的激流,河岸上的大树。竹林和小木屋都在冰雪的覆盖之下。
但是这里有生命,在静谧的森林中生命在无畏地活跃着。
沿着结冰的河岸,有两个紧裹防寒羽绒服的人,脚上穿着笨重的大头鞋,在没踝深的雪地里跋涉着。突然,一棵高大的糙皮桦因承受不了冰雪的重压而折断,发出一声巨响。这声音就在他们身后,他们停下脚步,静听了一会儿,然后继续溯流而上。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20岁上下的姑娘,她用一双聪慧的眼睛,观察着野生世界。
走在后面的是一个林业工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浑身透出山里人的机智和强壮。
一团团白色的水蒸气从他们的口腔和鼻子里呼出,落到眉毛和头发上,结成了冰霜。四面八方一片沉寂,只能听到喘气声和大头鞋踩在雪地上的吱吱嘎嘎声。他们悄悄地走着,细心地辨认雪地上的踪迹,时不时停下来在笔记本上做些记录,或是轻声交换点意见,深怕惊扰森林的宁静。
在河水的分叉处,他们拐进一条细小的支流,溯水行进,直至源头。然后又翻过一个分水岭。展现在这两人眼前的是一个小小的盆地。年轻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气压表,表明这里的海拔高度在1900米左右,气候更冷,树木稀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早已枯萎,只在蜿蜒穿过盆地的小溪两旁的雪地上,大片大片的木贼却依然青葱繁盛。这是一种分布于北温带山区湿地上的藻类植物,从海拔650至2950米都有生长,株高1米左右,茎中空,常充满水。茎外皮上有凸起的纵棱,晒干后可代替砂纸作磨光材料。
不少木贼的顶端都被野兽啃去,剩下高低不一的残桩。四周的雪地上留有许多蹄印,大多是偶蹄类动物如牛羚、苏门羚和毛冠鹿的。毫无疑问,在冰天雪地里,这片葱定富含水分的木贼就成为它们主要的食物和饮料了。在杂乱的有蹄类动物的脚印之中,还夹杂一串大型猫科动物的梅花形脚印,足有拳头大小。
当中年人俯身细察雪地上野兽踪迹的时候,年轻人已经估算出整个盆地中木贼的蕴藏量,并算出这些木贼在长达五个月的冬季里,只能供养60至80只中大型食草动物。根据自然界的规律,这些食草动物只能养活2至3只大型食肉动物。这就是生命界的食物同金字塔法则:绿色植物供养大量的食草动物,而食草动物又成为少量食肉动物的食物,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呈金字塔状。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动植物不断地改造自己的身体结构、生理及行为,使之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尽管在如此严酷的冰天雪地里,木贼一偶蹄类动物一食肉动物的生态系统仍然顽强地保持着。
忽然,他们都闻到一阵淡淡的清香气味从木贼丛中飘散出来。这说明天亮之前有一只雄林麝在这里停留过,空气中的香味正是它腹部香腺的分泌物所散发出来的。
中年人抬起头来向远处望去,寻找林麝的踪迹。当看到雪地上一串很像野兔足印排列的蹄痕时,他轻声告诉年轻人:“萧灵,你看这只香漳子向那边跑了。”他一边用手指向小盆地边上的一处山谷。
萧灵看了看雪地上的蹄痕,然后猜测说:“向师傅,你说的香獐子是林麝吗?它好像受惊了,在拼命逃跑!
“是的。”中年人回答道。他叫向明,考察队员们都叫他“向师傅”。向师傅是大家的向导,是辨认野兽足迹的能手。
萧灵立即想起她在大学时曾在一本教科书上读过关于麝的一些知识:麝的前腿比后腿短很多,当它们快跑时,后腿便远远抛到前腿的前面,就像兔子那样。
她注意到雪地上只有三个蹄印是清晰的,而右前蹄时隐时现。她判断说:“这只麝肯定受伤了,它一只前腿总不敢着地。”
“是的,它的右前腿伤得很厉害。”向明点点头,肯定地说。
萧灵的心中立即涌起了一阵紧张的感觉,暗暗为这只跛脚麝的性命担心。在自然界中,一只受伤的食草动物常常危在旦夕,那些饥肠辘辘的捕食者正在搜寻这样的目标。
跛脚麝的踪迹把他们引到一个僻静的峡谷里,横七竖八的倒下来的树木和干枯河床上堆积下来的chan岩,使他们难以继续前进。
萧灵灵巧地爬到一块高大的岩石上了望着。前面便是这只跛腿麝理想的居住地。
它像一般的林麝那样,喜欢独居,喜欢居住在被风吹倒的树木间和岩石嶙峋的悬崖上,因为这些地方可以很好地防御敌害。
萧灵似乎发现了什么。与此同时,向明也爬上岩石。两人俯伏下来,不声不响地注视着。透过铁杉的树干和叶缝,隐约可以看到一只巨大野兽的身影俯伏在雪地上。向明急忙从萧灵手中拿过望远镜观察。立即,这只猛兽的影子便被拉到眼前,它那色彩斑澜的皮毛表明,这是一只凶猛的金钱豹。
半小时过去了,三刻钟过去了,那只金钱豹居然没有一点动静,仿佛是一块化石。卧在冰冷的岩石上的观察者也似乎冻僵了,一动也不动。但是两个人的心情却是万分紧张:豹子的姿态说明它正紧张地盯着一个什么目标!
事情终于发生了。树林中隐隐约约有个动物在移动,与金钱豹的距离正在缩短。
就在这一霎间,豹子闪电一般从地上一跃而起冲了过去。树丛中一阵激烈的骚动,凶猛的咆哮声和凄厉的惊号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当最后一声长长的哀号停止之后,寂静重新笼罩了山林。
他们面面相觑。虽然他们的视线被树林遮住了,但是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使他们想象得出刚才的全部经过,就像亲眼目睹的一样:这只金钱豹在浓密树丛的掩护下悄悄接近那只受伤的雄麝,埋伏下来,而雄麝竟丝毫没有察觉,毫无戒备地走到了金钱豹扑跃的距离之内。这时金钱豹猛吼一声扑向林麝,把张开的利爪深深抓进麝背部的皮肉,同时狠狠地咬住它的脖颈,直到咬断它的颈椎骨。
他们爬下岩石,径直向出事地点走去。当离那两只动物还有10来米的时候,透过树丛可以看到这只具有黄地黑斑的豹子正撕开雄麝的腹腔,大口吞咽着那正在流血的肝脏。这时豹子也发现了这两个大胆的入侵者,它站立起来,喉咙里发出咕噜的声音,向他们掀起上唇,露出巨大的犬齿,然后极不情愿地慢慢转身,向森林深处走去。这只凶猛的野兽承袭了它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对人类的畏惧。因此,在人类而前常常自动地退却下去。
萧灵和向明彼此会意地笑笑,转身朝他们小木屋的方向走去。
一连三天,豹子都在享用自己的猎物。直到第四天,向明再来检查时,发现雄合的肌肉和骨头都荡然无存,雪地上只剩下一小块腹部的皮肤和雄麝的香腺。因为麝香浓烈的气味,没有一种动物喜欢吃它。当他俯身去拾这个麝香时,发现旁边雪地上有几个硕大的新足印。好像一个高大的男人光着脚走过雪地留下的脚印。不过是前宽后窄,看不到后跟的痕迹,而前面五个趾头和利爪的印痕却十分清晰。
向明立即返回营地,邀萧灵一起来跟踪这些新的足迹。他们被这些新的足印所激动。萧灵问道:“这不会是熊的足印吧?”
向明轻轻摇了摇头:“我想不会。熊都已经冬眠了。”
“那准是大熊猫的啦!
“大概没错,你看,”向明指了指地上的一串脚印说,“像一个内八字走路的人踩出的脚印,两只脚都向内撇。”
“是的,大熊猫和那些棕红色的小熊猫走起路来都这样。”萧灵继续说,“可是我不明白大熊猫跑到这个危机四伏的地方来做什么?”
“我也猜不透,不过你看这些足印的方向,它已经向竹林那边走了。”
跟着大熊描的踪迹,他们翻过两道低低的丘岗,跨过两条结冰的溪流,来到海拔1500米的一条山谷。这里气候相对暖和一些,河道中流淌着清澈寒冷的冰水。他们发现,在一根倒伏在河面上的大树旁边,大熊猫曾踩着冰层到河中去喝过水,之后转回来爬上这根独木过河去了。因为,河那边是一片巴山木竹林,是大熊猫冬季的食物基地。
虽然已经跑了许多路,太阳也偏西了,他们还是决定渡河,继续追踪这只大熊猫。
河并不宽,溪水也很浅,他们便从露出水面的石头上蹦跳过去。
他们抓紧太阳落山前的时间,一面用双手拨开茂密的竹茎前进,一面仔细辨认大熊猫的踪迹。
“真累人,我恨不得一下子就找到这只大熊猫。”萧灵一边擦去脸上的汗水,一边对她的向导悄声说。
向明也有点着急,天黑之前要是还不离开这片竹林,他们就可能迷路。正在这时,他忽然有了新发现:“小萧,快过来,有好东西!
萧灵循声过来,看到地上有四个两头尖,中间粗,呈梭形的粪团,每个约红薯大小,里面有未消化的竹叶。
“大熊猫粪便!”萧灵立即掏出纸袋,一边拣取粪团,一边说,“我们带回去两团作分析用,另两团就打散检查。”
当向明把两团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掐碎时,他们都愣住了:从粪便中找出三小块被咬碎的动物骨头残渣和一块较完整的蹄甲。
“是香樟子的!”向明惊讶地说。
“是的,蹄壳细小而狭长。”萧灵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一难得的证据,急急地说,“难怪,它的足印出现在那个危险的山谷里。”
一本权威的动物分类学教科书中这样写道:“大熊猫,栖于3000至4000米的高山竹林之中,住树洞石隙。性孤独,不结群。能游泳,善爬树。主要以竹子的嫩枝叶和竹笋为食,真可说是食肉类动物中的‘和尚’”
但是,现在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却完全不是这样。大熊猫粪便中的骨头残渣和蹄甲,说明他们所跟踪的这只大熊猫并不单食竹子,也爱食肉,它绝不是一个“和尚”。
紧接着的半个月跟踪观察,他们摸清了研究地区内大熊猫冬季居住地大致的范围,经常的活动路线和一些吃食习性。萧灵觉得可以执行新的计划了。
于是,她开始布置捕捉大熊猫的工作。
洞穴中的秘密仔熊猫出生的第三天,兴隆岭主脊上飘起绵绵的秋雨,转眼间,气温下降到3c,寒气袭人。萧灵担心洞穴中仔熊猫的安全,趁静媛离洞觅食时,来到洞口,打算观察仔熊猫的情况。但是洞口被静媛用树枝和竹子挡住,她只好拨开它们,匍匐着爬进去。她发现,原来堆放在洞穴里的竹子都被摆到了产仔的窝上面,把幼仔掩盖了起来。
萧灵小心地挪开巢上的树枝和竹子,才见到一只熟睡的仔熊猫。初生的幼仔肉红色的皮肤,只有一层稀疏的白毛,双眼紧闭;一条较长的尾巴,相当于体长的三分之一,这与它父母的尾巴比起来,相对地长得多。这只幼儿如此弱小,体重约有100克,相当于它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看起来只有大白鼠那么大。
萧灵在窝的表层寻找另一只仔熊猫,但是到处都没找到。就在她翻动竹子,想看看是否被压在寓巢下层时,不慎碰了一下那只熟睡的仔熊猫。它立即高声尖叫起来,把萧灵吓了一跳!她急忙按原样掩盖好竹子,快速逃离洞穴。
这时,在竹林中觅食的静媛发出一声嗥叫,连蹦带窜地奔回了洞穴。它进到洞里,把正在啼叫的小仔抱起来喂奶,仔兽立即安静下来,它再用舌头舔幼仔的背、胸和臀部,连肛门外面的排泄物也舔掉了,直到把幼仔清理得干干净净。
萧灵跑回设在树上的观察哨。她的思绪还停留在熊猫的洞穴之中:前几天,两个幼儿还在母体子宫里的时候,它们分别通过脐带上的血管,源源不断地从母体取得营养物质和新鲜氧气。它们在母大熊猫静媛的子宫中舒舒服服地生活了四个半月。
当第一个胎儿山静媛的产道中挤出来的时候,它一下子便坠落在冰冷的巢穴中,先是在铺垫的竹子上静静地躺着,一动不动,直到几秒钟后静媛在移动身子时碰到它的身体,它这才大声啼哭起来。静媛立即把它抱起来喂奶。在母亲毛绒绒的手掌和胸前,这只幼仔在温暖和抚爱中安静了下来。
第二个胎儿一坠地,大概立即就尖利地叫唤起来。但是静媛对这只不停啼哭的胎儿置之不理。这种情况与动物园母熊猫产仔的情形是相同的。当第二只幼小的生命停止呼吸之后,母熊猫把它与胎盘一起吃掉。母熊猫这种不同寻常的母性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
那天晚上,萧灵回到自己的帐篷中,她翻看一本描写大熊描初生胎儿器官组织学的书。书中写道:大熊猫初生幼仔的发育还处在十分幼稚的阶段。生下来时几乎不能动弹,其发育程度只相当于五个月龄的人类胚胎
这时山谷里刮起了大风,夹着雪粒和雨滴的高山风不停地摇晃着她的帐篷,她禁不住打起寒噤来。同时悟出了某些道理。
她打开鸭绒睡袋钻了进去,睡袋中也是寒气袭人。过了一会儿,睡袋受她的体温的烘烤才暖和起来。她看一眼挂在帐篷里的温度表,水银柱停在5c上。她的思绪又回到母熊猫奇特的护仔行为上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