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骆氏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疼爱孙辈,嘉懋十五了,怎么着也不是小孩子了,明年十六都该要开始注意议亲的事情了呢,可婆婆却还在拿他当小孩子看,让他多睡一阵子才起——嘉懋前边几个月只怕是翰林院里应卯次数最少的,奈何他是皇上钦点的新科状元,容妃娘娘的侄孙,年岁又小,翰林院里的人也不敢说多话,迟来些时辰便迟来,没人计较。
翰林院是个清闲衙门,翰林编修大部分的事儿便是坐下来讨论各种典籍,修文修书,嘉懋在里边是晚辈,只有听着那些老者说话的份儿。他还在平章政事府挂了一个闲职,许兆宁本来只是帮他安排着做个进身的梯子,也没想他能在里边做多少事。嘉懋少年得志,见皇上这般恩宠,春风得意,做事不免有些心浮气躁,只想多回府去陪陪相宜,常常找借口溜了出来,有时一日里只在两府呆两个时辰,轻松得很。
昨晚与相宜交谈一番,嘉懋蓦然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考个状元又算得了什么?还没强大到能保护相宜的地步,自己便放松下来,沾沾自喜不成?嘉懋回去以后反省了大半夜,决心从今日做起,开始要真正能做出一番成就出来。
杨二奶奶与杨三奶奶自然是不知道嘉懋的想法,两人只是劝着杨老夫人:“嘉懋既然自己能起得来,那便没事,眼见着他便要满十六了,有些府里头议亲早,十六岁的少爷就已经做爹了呢。”
杨老夫人呵呵一笑,端起茶来喝了一口:“那些人家都是没见识,十六岁做爹实在太早了些,怎么着也该推迟些,自己还是个孩子,如何去抚养孩子?”
杨二奶奶只是叹气,捏着帕子揉来揉去:“母亲,十六岁也不算晚哪,宝柱今年已经十六了,可那婚事八字还没一撇呢。”
“着急什么。”杨老夫人瞅了杨二奶奶一眼:“才十六岁,不着急,咱们先慢慢的访着去,到十七岁上头再说这事儿。”
宝柱十四岁便被杨老太爷打发去了西北玉泉关,现在已经在西北呆了两年,杨二奶奶心中牵挂儿子,总想着让宝柱快些回京城才好。偏偏宝柱却喜欢边关得紧,每次写信回来都是兴高采烈说着军营里的事情。
到玉泉关才一年,宝柱便被提了副将,虽然是镇西大将军瞧着杨老太爷与杨老夫人的面子,可毕竟也是宝柱自己做得出色才得了这提拔,放在玉泉关混军功的,京中子弟差不多也有十余人,宝柱年纪最小,可却是被提拔得最早的,这让宝柱十分兴奋,越发喜欢呆在西北了,只觉得回京城实在乏味,每日关在府里不知道要做什么。
第二年上,宝柱带着一小队人击退了前来扰民的北狄人,镇西大将军将这事特地写了个奏折呈报皇上,皇上大笔一挥,赐了宝柱一个上骑都尉,正四品,加授明威将军的散阶,消息传回京城,杨老太爷眉开眼笑,击掌称赞:“宝柱有我当年之风!”
杨老夫人见宝柱在西北混得好,劝着杨二奶奶别老是想儿子:“宝柱在边关做得甚好,他自己也愿意在西北呆着,你又何必一定要他回来?你若是想念儿子得紧,我便让管事收拾收拾,你带着丫鬟婆子去玉泉关那边瞧瞧宝柱,或者干脆在玉泉关里买个宅子,到那里住个一年半载的也行。”
杨二奶奶听着杨老夫人这般话,生怕是婆婆嫌弃自己不想打理府中内务,赶忙摇头道:“府里这么多事,媳妇如何能丢得开手?还是等宝柱回府探亲罢。”
口里说得轻松,心中却是挂念,给宝柱写信过去,便一再催促今年过年务必请假回来探亲,总得送回来给自己瞧瞧,看看究竟是胖了还是瘦了。杨二奶奶除了牵挂宝柱的身子,更是牵挂他的亲事,今年宝柱十六,明年可就十七了,再不议亲,到了十八九岁上头,好人家的姑娘都会觉得年纪稍微大了些,不般配吶。
“老二媳妇,你只管放心,我自然会给宝柱留心。”杨老夫人见着杨二奶奶愁眉不展的样子,笑着安慰她:“你瞧瞧老大家里的儿子闺女,谁的亲事不是合意的?我还会乱点鸳鸯谱不成?”
杨二奶奶低眉应了一声:“全靠母亲费心了。”
第二百零七章意绵绵中秋夜话
八月桂花香,月到中秋分外明。
杨府中秋夜宴,最先上来的是一大盘子清蒸螃蟹。
俗话说“九母十公”,这九月吃母蟹,蟹黄多,十月吃公蟹,蟹膏厚。这八月能吃上螃蟹的人家,多半是有些家底的,而能吃上团团如碗盏大小的螃蟹,那可更是富贵人家。
杨府夜宴里的螃蟹差不多都有碗盏大小,蒸熟了端上来,背壳通红,一对大螯被扎得紧紧贴在壳子旁边,没有了原来的张牙舞爪模样。这螃蟹放到外头去卖,只怕至少要二两银子一只,可这杨府的螃蟹却是花银子都买不着的。
每年到了中秋,宫里都会赐下螃蟹来,皇上吃的是什么螃蟹,杨府夜宴的桌子上头就会摆着什么螃蟹。虽然其余的公主府里也会象征性的赐上一篓螃蟹,可却远远不及杨府的螃蟹个头大,蟹黄多,京城里的人个个都眼红,但也只能叹气:“谁让杨老太爷与皇上是八拜之交,杨老夫人又是先皇认下的义女,这份荣华富贵,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杨府的夜宴没有设在花厅,却选着在湖畔,一轮皓月当空,湖里倒映着玉盘一般的月亮,有小厮捡了一块石头扔到湖里,将明镜一般的水面打破,涟漪一圈圈的散开,月亮也揉碎成万点金黄,滟滟随波,亮闪闪的晃着人的眼。
湖畔那边搭了个戏台,请了一家戏班子过来唱戏,与一般的老夫人不同,杨老夫人不喜欢听热闹的,只是点了几个清婉的折子戏,将戏折子递给那个班主,笑着道:“吵吵闹闹的听了耳朵痛,就听几句清丽的便好。”
宝清正在拿着蟹八件对付着螃蟹,那个螃蟹已经被她用蟹盆盛着了,现儿一只手拿了蟹腿,一只手拿了蟹针在钩那鲜嫩细白的肉。听着杨老夫人说点《游园惊梦》这出戏,不由得好奇:“祖母,我上回跟着你去了那宁王府的游宴,不也听了这曲子?那时候我听着旁边有位夫人说这曲子乃是淫词烂曲,不堪入耳,那为何还有这么多人爱听?”
“什么淫词烂曲呢,她去写写看,能写出这么好的曲子来?”杨老夫人嗤嗤一笑:“只不过这曲目说的是少女思春罢了。”
杨二奶奶与杨三奶奶听了这话,脸色略略一变,婆婆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说话太不顾及场合,“思春”这两个字,如何能在这大庭广众下说出口来的?这一桌子姑娘除了宝琴已经订亲,其余的都还未议亲呢。
两人愁眉苦脸互相看了看,杨二奶奶呵斥了宝清一声:“你吃螃蟹便吃螃蟹,怎么问到这事儿上边来了?”
宝清朝杨二奶奶嘻嘻一笑:“母亲,清儿听着那曲子怪好听的,可偏偏他们都说是淫词烂曲,清儿觉得不解才来问祖母,祖母什么都知道,她说好便是好,她说不好便是不好。”
杨老夫人笑眯眯的点头:“究竟清丫头是个聪明的,这思春有什么不能说的?人长大了到了这个年纪,无论男女,自然便有中意的人,无可厚非。”她转头看了看坐在那边一桌的杨老太爷,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之恒,你说说看,我的话是不是有理儿?”
疼爱孙辈,嘉懋十五了,怎么着也不是小孩子了,明年十六都该要开始注意议亲的事情了呢,可婆婆却还在拿他当小孩子看,让他多睡一阵子才起——嘉懋前边几个月只怕是翰林院里应卯次数最少的,奈何他是皇上钦点的新科状元,容妃娘娘的侄孙,年岁又小,翰林院里的人也不敢说多话,迟来些时辰便迟来,没人计较。
翰林院是个清闲衙门,翰林编修大部分的事儿便是坐下来讨论各种典籍,修文修书,嘉懋在里边是晚辈,只有听着那些老者说话的份儿。他还在平章政事府挂了一个闲职,许兆宁本来只是帮他安排着做个进身的梯子,也没想他能在里边做多少事。嘉懋少年得志,见皇上这般恩宠,春风得意,做事不免有些心浮气躁,只想多回府去陪陪相宜,常常找借口溜了出来,有时一日里只在两府呆两个时辰,轻松得很。
昨晚与相宜交谈一番,嘉懋蓦然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考个状元又算得了什么?还没强大到能保护相宜的地步,自己便放松下来,沾沾自喜不成?嘉懋回去以后反省了大半夜,决心从今日做起,开始要真正能做出一番成就出来。
杨二奶奶与杨三奶奶自然是不知道嘉懋的想法,两人只是劝着杨老夫人:“嘉懋既然自己能起得来,那便没事,眼见着他便要满十六了,有些府里头议亲早,十六岁的少爷就已经做爹了呢。”
杨老夫人呵呵一笑,端起茶来喝了一口:“那些人家都是没见识,十六岁做爹实在太早了些,怎么着也该推迟些,自己还是个孩子,如何去抚养孩子?”
杨二奶奶只是叹气,捏着帕子揉来揉去:“母亲,十六岁也不算晚哪,宝柱今年已经十六了,可那婚事八字还没一撇呢。”
“着急什么。”杨老夫人瞅了杨二奶奶一眼:“才十六岁,不着急,咱们先慢慢的访着去,到十七岁上头再说这事儿。”
宝柱十四岁便被杨老太爷打发去了西北玉泉关,现在已经在西北呆了两年,杨二奶奶心中牵挂儿子,总想着让宝柱快些回京城才好。偏偏宝柱却喜欢边关得紧,每次写信回来都是兴高采烈说着军营里的事情。
到玉泉关才一年,宝柱便被提了副将,虽然是镇西大将军瞧着杨老太爷与杨老夫人的面子,可毕竟也是宝柱自己做得出色才得了这提拔,放在玉泉关混军功的,京中子弟差不多也有十余人,宝柱年纪最小,可却是被提拔得最早的,这让宝柱十分兴奋,越发喜欢呆在西北了,只觉得回京城实在乏味,每日关在府里不知道要做什么。
第二年上,宝柱带着一小队人击退了前来扰民的北狄人,镇西大将军将这事特地写了个奏折呈报皇上,皇上大笔一挥,赐了宝柱一个上骑都尉,正四品,加授明威将军的散阶,消息传回京城,杨老太爷眉开眼笑,击掌称赞:“宝柱有我当年之风!”
杨老夫人见宝柱在西北混得好,劝着杨二奶奶别老是想儿子:“宝柱在边关做得甚好,他自己也愿意在西北呆着,你又何必一定要他回来?你若是想念儿子得紧,我便让管事收拾收拾,你带着丫鬟婆子去玉泉关那边瞧瞧宝柱,或者干脆在玉泉关里买个宅子,到那里住个一年半载的也行。”
杨二奶奶听着杨老夫人这般话,生怕是婆婆嫌弃自己不想打理府中内务,赶忙摇头道:“府里这么多事,媳妇如何能丢得开手?还是等宝柱回府探亲罢。”
口里说得轻松,心中却是挂念,给宝柱写信过去,便一再催促今年过年务必请假回来探亲,总得送回来给自己瞧瞧,看看究竟是胖了还是瘦了。杨二奶奶除了牵挂宝柱的身子,更是牵挂他的亲事,今年宝柱十六,明年可就十七了,再不议亲,到了十八九岁上头,好人家的姑娘都会觉得年纪稍微大了些,不般配吶。
“老二媳妇,你只管放心,我自然会给宝柱留心。”杨老夫人见着杨二奶奶愁眉不展的样子,笑着安慰她:“你瞧瞧老大家里的儿子闺女,谁的亲事不是合意的?我还会乱点鸳鸯谱不成?”
杨二奶奶低眉应了一声:“全靠母亲费心了。”
第二百零七章意绵绵中秋夜话
八月桂花香,月到中秋分外明。
杨府中秋夜宴,最先上来的是一大盘子清蒸螃蟹。
俗话说“九母十公”,这九月吃母蟹,蟹黄多,十月吃公蟹,蟹膏厚。这八月能吃上螃蟹的人家,多半是有些家底的,而能吃上团团如碗盏大小的螃蟹,那可更是富贵人家。
杨府夜宴里的螃蟹差不多都有碗盏大小,蒸熟了端上来,背壳通红,一对大螯被扎得紧紧贴在壳子旁边,没有了原来的张牙舞爪模样。这螃蟹放到外头去卖,只怕至少要二两银子一只,可这杨府的螃蟹却是花银子都买不着的。
每年到了中秋,宫里都会赐下螃蟹来,皇上吃的是什么螃蟹,杨府夜宴的桌子上头就会摆着什么螃蟹。虽然其余的公主府里也会象征性的赐上一篓螃蟹,可却远远不及杨府的螃蟹个头大,蟹黄多,京城里的人个个都眼红,但也只能叹气:“谁让杨老太爷与皇上是八拜之交,杨老夫人又是先皇认下的义女,这份荣华富贵,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杨府的夜宴没有设在花厅,却选着在湖畔,一轮皓月当空,湖里倒映着玉盘一般的月亮,有小厮捡了一块石头扔到湖里,将明镜一般的水面打破,涟漪一圈圈的散开,月亮也揉碎成万点金黄,滟滟随波,亮闪闪的晃着人的眼。
湖畔那边搭了个戏台,请了一家戏班子过来唱戏,与一般的老夫人不同,杨老夫人不喜欢听热闹的,只是点了几个清婉的折子戏,将戏折子递给那个班主,笑着道:“吵吵闹闹的听了耳朵痛,就听几句清丽的便好。”
宝清正在拿着蟹八件对付着螃蟹,那个螃蟹已经被她用蟹盆盛着了,现儿一只手拿了蟹腿,一只手拿了蟹针在钩那鲜嫩细白的肉。听着杨老夫人说点《游园惊梦》这出戏,不由得好奇:“祖母,我上回跟着你去了那宁王府的游宴,不也听了这曲子?那时候我听着旁边有位夫人说这曲子乃是淫词烂曲,不堪入耳,那为何还有这么多人爱听?”
“什么淫词烂曲呢,她去写写看,能写出这么好的曲子来?”杨老夫人嗤嗤一笑:“只不过这曲目说的是少女思春罢了。”
杨二奶奶与杨三奶奶听了这话,脸色略略一变,婆婆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说话太不顾及场合,“思春”这两个字,如何能在这大庭广众下说出口来的?这一桌子姑娘除了宝琴已经订亲,其余的都还未议亲呢。
两人愁眉苦脸互相看了看,杨二奶奶呵斥了宝清一声:“你吃螃蟹便吃螃蟹,怎么问到这事儿上边来了?”
宝清朝杨二奶奶嘻嘻一笑:“母亲,清儿听着那曲子怪好听的,可偏偏他们都说是淫词烂曲,清儿觉得不解才来问祖母,祖母什么都知道,她说好便是好,她说不好便是不好。”
杨老夫人笑眯眯的点头:“究竟清丫头是个聪明的,这思春有什么不能说的?人长大了到了这个年纪,无论男女,自然便有中意的人,无可厚非。”她转头看了看坐在那边一桌的杨老太爷,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之恒,你说说看,我的话是不是有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