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督抚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曲阜此时连续两年都要考试。这次钱大昕也想着去曲阜看看各种金石古器,便与阮元一路同行。
只是这时,又是一封书信从扬州送到了阮元身边,原来汪中这些年来,也已经贫病交加,身体衰弱,这一年终是未能熬过去,年仅五十一岁。阮元看着书信,回想汪中虽是豪放不羁,却也更加惹人亲近,此时自己仕途顺利,老友却不能为自己欢喜,自然十分惆怅。
杨吉见他闷闷不乐,也打趣道:“伯元,我记得你上次离开曲阜的时候,挺开心的。这汪相公虽说回不来了,可……可应该也还有更多朋友等着你认识吧?”
“上次……我很开心?”阮元听着,也有些不解,道:“我等读书之人,自然奉孔夫子为至圣,便是辛楣先生,这不也想着过来一见么?你说我开心,应该是这个缘故吧?”
“我想不止,我倒是觉得……你像是认识了一个好朋友似的。”杨吉想想,如此答道。
“好朋友?”阮元想想,孔宪增对他自然非常客气,可还达不到一见如故那种感觉。至于其他人,想了半天,竟也不知是谁,直到进了曲阜城,阮元也未能琢磨明白。
这一次阮元准备倒是充分,提前一天告知了衍圣公府拜访事宜。拜访当日,也准备了不少礼物。孔宪增、孔庆镕父子见阮元来了,自也相谈甚欢,只是这日却不见孔璐华身影。
交谈已毕,孔宪增父子也深知钱大昕之名,便陪着钱大昕前去观赏古器了。阮元暂且在客厅歇息,想着孔家父子姐弟三人,今日只见了两个,忽然又是一种怅然若失之感涌上心头。
“阮学使,老爷让我送些点心过来。”忽然,一个声音在门口响起。阮元自然不在意,只道:“无妨,送进来吧。”
只见门前人影晃动,一个侍女走了进来,可就在她走到阮元身前时,却忽然脚下一滑,“哎呀”一声,倒在地下,而她手中端着的点心,也自然都洒落了下来。
侍女又惊又怕,在阮元面前跪了下来,哭道:“阮学使……我,我不是故意的……天哪,这好多点心……小姐看到了会骂死我的,阮学使,我……真的对不起……”
阮元看了,也不在意,眼看那侍女正在手忙脚乱的收拾洒出来的点心,便也俯身下来,将自己身前的两块点心拿了起来,眼看已是吃不得了,只好将点心又放回了盘子里,道:“没关系的,这里地面本就有些滑,你不小心摔倒,也是常事。至于你说小姐看到会骂你……你家小姐我认识的,看着也不像爱骂人的样子啊?若是你真的担心,不如就先把点心拿走,若是不能吃了,也只好扔了便是。若是小姐问起你或者我,我们就只告诉她点心已经被我吃了,如何?”
“这……阮学使,你有所不知,我之前说错了话,小姐才罚我来这里送茶点的。这次若是再被小姐看见,我……我……”侍女竟然又哭了起来。这时阮元才想起,这侍女颇为脸熟,似乎在孔家后院,沂水之畔,有孔璐华的地方都见过她,听杨吉所言,这侍女似乎叫莲儿。
想到这里,阮元也安慰她道:“原来如此,那我明白了,你原本是侍奉小姐的侍女,却被她罚来送点心。这样说你不小心摔倒,就更不是你的错了,你原本对这些就生疏嘛。不如这样,若是我再见到你家小姐,或者衍圣公,我替你求求情,还是让你做原来的事,怎么样?因为处罚你,弄出了更大的损失,这也不值得啊?”
莲儿被阮元这般安慰,也点点头,再次谢过了阮元,才拿着已经碎掉的点心,又走了出去。只是阮元却没看到,客厅侧面的窗户之外,正有一个窈窕的身影立在那里,看着自己。眼看阮元如此客气,那身影也轻轻掩住了双唇,似在暗笑。
这身影自然便是孔璐华了,她这次见阮元前来,不知为何,倒是不敢直接上前相见。但想着阮元之前一直言辞和善,也不免想着这究竟是阮元真心为之,还是逢场作戏。故而特意选了父亲和弟弟都不在的时候,偷偷过来,想一观阮元独身之时的行止动静。看着阮元对莲儿这般和善客气,也轻轻转过身子,离开了客厅,一路上想着阮元模样,又忍不住遮住了自己双唇。
可是这次回到花园,却只见园子之中,多了一个人影,从远处看,似乎是个老者。而老者似乎目力甚健,看到孔璐华的身影,也连忙上前作揖道:“老夫嘉定钱大昕,此番见过圣裔了。不知圣裔在此,多有冒犯,还望圣裔见谅。”
孔璐华之前便即知晓,今日来孔府的客人,除了阮元还有一人,名字便是钱大昕,她颇好书史,对钱大昕自然有所耳闻,只是从未见过。这时听钱大昕自述姓名,年龄也对得上,自然不再相疑,也侧身下拜,笑道:“钱世伯多礼了,其实圣裔之名,也不过是世人厚爱,我家人也是肉体凡胎,与常人一般无异,却不需如此谦敬的。若是钱世伯不嫌弃小女,便只叫小女世侄女就好。”说着也抬起头来,与钱大昕相对而立。
此时距离孔宪培去世,已过一年,孔璐华自已服除。这一日所穿却是件淡蓝衫子,正与曲阜的晴空一般颜色。服除之后,她自也施了些淡妆,秀发之上加了簪子,双耳缀了一对珍珠,淡淡脂粉滋润之下,肌肤更显娇嫩,樱唇上略点了点口脂,自然倍加温柔。在日光掩映中,犹为光彩夺目。饶是钱大昕阅历丰富,这时眼前却也一亮,但钱大昕毕竟修养深厚,只一瞬间,便恢复如初,笑道:“既然圣裔并不见外,那……就叫世侄女吧?不过老夫却有一事不明,圣裔之中,有一位仪郑先生,名讳是上广下森的,老夫在京城时亦颇相熟,不知这位仪郑先生,却和世侄女怎般称呼?”
钱大昕所言,是乾隆朝著名学者孔广森,号曰仪郑,他精研《大戴礼记》,曾为其作补注十三卷,行于当世。孔璐华听了,却也一时不解,道:“实不相瞒,钱世伯,家中族人历来众多,这位仪郑先生想来不住曲阜,是故小女不识。若是‘广’字辈,小女应称他一声族曾祖才是。”
“族曾祖吗?”钱大昕想想,却不禁感叹道:“只可惜八年之前,仪郑先生便去世了,当时却也才三十五岁。那年我再入京城,本想着一见,却已是阴阳两隔。想来他若是能活到今日,也不过四十出头啊。”
孔璐华听钱大昕这样一说,却也有些难过,想着他毕竟年事已高,不当如此忧愁。忽然想起一事,道:“‘后世闾里之妇,或其夫淫酗凶悍,宠溺嬖媵,凌迫而死者有之,准之古礼,固有可去之义,亦何必束缚之?使其过不在妇欤,出而嫁于乡里,犹不失为善妇,不必强而留之。’钱世伯,这一番话,世伯不顾俗儒‘失节’之语,为天下受欺凌的女子呼吁,使人知失节与否,本不当与人之性情相悖。小女读世伯答问,此语铭记于心,想来此番见到钱世伯,是应当对世伯道谢才是。”
孔璐华所言,原是钱大昕解释古人所谓“七出”之时,有人提及“七出”与“失节”相悖,故而钱大昕出言相辩。这时听孔璐华言语,自也欣喜,道:“不想世侄女年纪虽轻,却饱读诗书,竟连老夫的文章也都看过,可真是不易啊。老夫原本就认为,这理欲之辨,所求乃是理欲相合,而非相悖。为了所谓贞节,竟连性命也不顾了,便是伤了人之根本的性情,实乃过当之举。世侄女愿意相信老夫,原是老夫该谢过你才是。不过话说回来,此间倒是还有一人,对这理欲之辨,见解与老夫大抵相同,只是不知世侄女可否相识?”
孔璐华不禁笑道:“钱世伯不要卖关子了,您这样说,小女却怎知那人是谁?”
钱大昕道:“此人便是和老夫一同前来的阮学使了,其实话说回来,仪郑先生虽做了这《大戴礼记补注》,却还是阮学使偶得一部,老夫才得以一见呢。阮学使素来敬服东原先生,和老夫也算忘年交。于这天理人性之道,亦是颇多见解,而且处处下笔有据,却又比老夫严谨多了。世侄女要是能和阮学使一见,想来会受益良多的。”
听到阮元的名字,孔璐华脸上却忽然一红,道:“世伯,这……这阮学使的事,就不劳烦钱世伯了。小女去年也曾见过阮学使的,学使他……他人很好,诗做得也好……世伯,眼看今天天也不早了,若是世伯累了,小女送您回去如何?”
这些事钱大昕自然不会劳烦他人,想着确实已是申牌时分,便在园外与孔璐华道了别,自己慢慢走了回去。不过走着走着,想起刚才他提及阮元,孔璐华脸上意外的神色,却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
“方才听衍圣公说过,他姐姐尚未婚配。伯元说是要为夫人守灵三年,这也有两年过去了。这世侄女美貌过人,才学看来也不错,想来和伯元也是……”
“伯元的父亲眼下却在济南,我和他见过几面,是个忠厚之人。只是若要成一门婚事,却还需个媒人才行,这人却又应该是谁?”
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许就是这时渐渐出现了萌芽。
乾隆五十九年,阮元在山东的督学获得了朝野的一致认可,他悉心选拔贤才,取士文实并举,又兼多加延请名士入幕,一年之间,声望大增。乾隆在京城里对他颇多许可,府县中的生员也对他称颂有加。
而不知不觉间,乾隆六十年的正月到了。决定清朝太子、未来皇帝的一年,也渐渐拉开了序幕。
而曲阜此时连续两年都要考试。这次钱大昕也想着去曲阜看看各种金石古器,便与阮元一路同行。
只是这时,又是一封书信从扬州送到了阮元身边,原来汪中这些年来,也已经贫病交加,身体衰弱,这一年终是未能熬过去,年仅五十一岁。阮元看着书信,回想汪中虽是豪放不羁,却也更加惹人亲近,此时自己仕途顺利,老友却不能为自己欢喜,自然十分惆怅。
杨吉见他闷闷不乐,也打趣道:“伯元,我记得你上次离开曲阜的时候,挺开心的。这汪相公虽说回不来了,可……可应该也还有更多朋友等着你认识吧?”
“上次……我很开心?”阮元听着,也有些不解,道:“我等读书之人,自然奉孔夫子为至圣,便是辛楣先生,这不也想着过来一见么?你说我开心,应该是这个缘故吧?”
“我想不止,我倒是觉得……你像是认识了一个好朋友似的。”杨吉想想,如此答道。
“好朋友?”阮元想想,孔宪增对他自然非常客气,可还达不到一见如故那种感觉。至于其他人,想了半天,竟也不知是谁,直到进了曲阜城,阮元也未能琢磨明白。
这一次阮元准备倒是充分,提前一天告知了衍圣公府拜访事宜。拜访当日,也准备了不少礼物。孔宪增、孔庆镕父子见阮元来了,自也相谈甚欢,只是这日却不见孔璐华身影。
交谈已毕,孔宪增父子也深知钱大昕之名,便陪着钱大昕前去观赏古器了。阮元暂且在客厅歇息,想着孔家父子姐弟三人,今日只见了两个,忽然又是一种怅然若失之感涌上心头。
“阮学使,老爷让我送些点心过来。”忽然,一个声音在门口响起。阮元自然不在意,只道:“无妨,送进来吧。”
只见门前人影晃动,一个侍女走了进来,可就在她走到阮元身前时,却忽然脚下一滑,“哎呀”一声,倒在地下,而她手中端着的点心,也自然都洒落了下来。
侍女又惊又怕,在阮元面前跪了下来,哭道:“阮学使……我,我不是故意的……天哪,这好多点心……小姐看到了会骂死我的,阮学使,我……真的对不起……”
阮元看了,也不在意,眼看那侍女正在手忙脚乱的收拾洒出来的点心,便也俯身下来,将自己身前的两块点心拿了起来,眼看已是吃不得了,只好将点心又放回了盘子里,道:“没关系的,这里地面本就有些滑,你不小心摔倒,也是常事。至于你说小姐看到会骂你……你家小姐我认识的,看着也不像爱骂人的样子啊?若是你真的担心,不如就先把点心拿走,若是不能吃了,也只好扔了便是。若是小姐问起你或者我,我们就只告诉她点心已经被我吃了,如何?”
“这……阮学使,你有所不知,我之前说错了话,小姐才罚我来这里送茶点的。这次若是再被小姐看见,我……我……”侍女竟然又哭了起来。这时阮元才想起,这侍女颇为脸熟,似乎在孔家后院,沂水之畔,有孔璐华的地方都见过她,听杨吉所言,这侍女似乎叫莲儿。
想到这里,阮元也安慰她道:“原来如此,那我明白了,你原本是侍奉小姐的侍女,却被她罚来送点心。这样说你不小心摔倒,就更不是你的错了,你原本对这些就生疏嘛。不如这样,若是我再见到你家小姐,或者衍圣公,我替你求求情,还是让你做原来的事,怎么样?因为处罚你,弄出了更大的损失,这也不值得啊?”
莲儿被阮元这般安慰,也点点头,再次谢过了阮元,才拿着已经碎掉的点心,又走了出去。只是阮元却没看到,客厅侧面的窗户之外,正有一个窈窕的身影立在那里,看着自己。眼看阮元如此客气,那身影也轻轻掩住了双唇,似在暗笑。
这身影自然便是孔璐华了,她这次见阮元前来,不知为何,倒是不敢直接上前相见。但想着阮元之前一直言辞和善,也不免想着这究竟是阮元真心为之,还是逢场作戏。故而特意选了父亲和弟弟都不在的时候,偷偷过来,想一观阮元独身之时的行止动静。看着阮元对莲儿这般和善客气,也轻轻转过身子,离开了客厅,一路上想着阮元模样,又忍不住遮住了自己双唇。
可是这次回到花园,却只见园子之中,多了一个人影,从远处看,似乎是个老者。而老者似乎目力甚健,看到孔璐华的身影,也连忙上前作揖道:“老夫嘉定钱大昕,此番见过圣裔了。不知圣裔在此,多有冒犯,还望圣裔见谅。”
孔璐华之前便即知晓,今日来孔府的客人,除了阮元还有一人,名字便是钱大昕,她颇好书史,对钱大昕自然有所耳闻,只是从未见过。这时听钱大昕自述姓名,年龄也对得上,自然不再相疑,也侧身下拜,笑道:“钱世伯多礼了,其实圣裔之名,也不过是世人厚爱,我家人也是肉体凡胎,与常人一般无异,却不需如此谦敬的。若是钱世伯不嫌弃小女,便只叫小女世侄女就好。”说着也抬起头来,与钱大昕相对而立。
此时距离孔宪培去世,已过一年,孔璐华自已服除。这一日所穿却是件淡蓝衫子,正与曲阜的晴空一般颜色。服除之后,她自也施了些淡妆,秀发之上加了簪子,双耳缀了一对珍珠,淡淡脂粉滋润之下,肌肤更显娇嫩,樱唇上略点了点口脂,自然倍加温柔。在日光掩映中,犹为光彩夺目。饶是钱大昕阅历丰富,这时眼前却也一亮,但钱大昕毕竟修养深厚,只一瞬间,便恢复如初,笑道:“既然圣裔并不见外,那……就叫世侄女吧?不过老夫却有一事不明,圣裔之中,有一位仪郑先生,名讳是上广下森的,老夫在京城时亦颇相熟,不知这位仪郑先生,却和世侄女怎般称呼?”
钱大昕所言,是乾隆朝著名学者孔广森,号曰仪郑,他精研《大戴礼记》,曾为其作补注十三卷,行于当世。孔璐华听了,却也一时不解,道:“实不相瞒,钱世伯,家中族人历来众多,这位仪郑先生想来不住曲阜,是故小女不识。若是‘广’字辈,小女应称他一声族曾祖才是。”
“族曾祖吗?”钱大昕想想,却不禁感叹道:“只可惜八年之前,仪郑先生便去世了,当时却也才三十五岁。那年我再入京城,本想着一见,却已是阴阳两隔。想来他若是能活到今日,也不过四十出头啊。”
孔璐华听钱大昕这样一说,却也有些难过,想着他毕竟年事已高,不当如此忧愁。忽然想起一事,道:“‘后世闾里之妇,或其夫淫酗凶悍,宠溺嬖媵,凌迫而死者有之,准之古礼,固有可去之义,亦何必束缚之?使其过不在妇欤,出而嫁于乡里,犹不失为善妇,不必强而留之。’钱世伯,这一番话,世伯不顾俗儒‘失节’之语,为天下受欺凌的女子呼吁,使人知失节与否,本不当与人之性情相悖。小女读世伯答问,此语铭记于心,想来此番见到钱世伯,是应当对世伯道谢才是。”
孔璐华所言,原是钱大昕解释古人所谓“七出”之时,有人提及“七出”与“失节”相悖,故而钱大昕出言相辩。这时听孔璐华言语,自也欣喜,道:“不想世侄女年纪虽轻,却饱读诗书,竟连老夫的文章也都看过,可真是不易啊。老夫原本就认为,这理欲之辨,所求乃是理欲相合,而非相悖。为了所谓贞节,竟连性命也不顾了,便是伤了人之根本的性情,实乃过当之举。世侄女愿意相信老夫,原是老夫该谢过你才是。不过话说回来,此间倒是还有一人,对这理欲之辨,见解与老夫大抵相同,只是不知世侄女可否相识?”
孔璐华不禁笑道:“钱世伯不要卖关子了,您这样说,小女却怎知那人是谁?”
钱大昕道:“此人便是和老夫一同前来的阮学使了,其实话说回来,仪郑先生虽做了这《大戴礼记补注》,却还是阮学使偶得一部,老夫才得以一见呢。阮学使素来敬服东原先生,和老夫也算忘年交。于这天理人性之道,亦是颇多见解,而且处处下笔有据,却又比老夫严谨多了。世侄女要是能和阮学使一见,想来会受益良多的。”
听到阮元的名字,孔璐华脸上却忽然一红,道:“世伯,这……这阮学使的事,就不劳烦钱世伯了。小女去年也曾见过阮学使的,学使他……他人很好,诗做得也好……世伯,眼看今天天也不早了,若是世伯累了,小女送您回去如何?”
这些事钱大昕自然不会劳烦他人,想着确实已是申牌时分,便在园外与孔璐华道了别,自己慢慢走了回去。不过走着走着,想起刚才他提及阮元,孔璐华脸上意外的神色,却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
“方才听衍圣公说过,他姐姐尚未婚配。伯元说是要为夫人守灵三年,这也有两年过去了。这世侄女美貌过人,才学看来也不错,想来和伯元也是……”
“伯元的父亲眼下却在济南,我和他见过几面,是个忠厚之人。只是若要成一门婚事,却还需个媒人才行,这人却又应该是谁?”
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许就是这时渐渐出现了萌芽。
乾隆五十九年,阮元在山东的督学获得了朝野的一致认可,他悉心选拔贤才,取士文实并举,又兼多加延请名士入幕,一年之间,声望大增。乾隆在京城里对他颇多许可,府县中的生员也对他称颂有加。
而不知不觉间,乾隆六十年的正月到了。决定清朝太子、未来皇帝的一年,也渐渐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