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异世剑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见。”孟浩然站起身,和那人来了个拥抱,看这样子是很熟的朋友。
这人不会也是什么大文豪之类的历史名人吧?看那穿着,也是像她见过的几位那样的体面而潇洒的派头。只是这人比孟浩然更年轻、更英俊,个头也更高一些。
“来,我为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好兄弟高适高达夫。这位,是我的妹子乔云乔姑娘。”孟浩然说到这儿,又压低声音对高适说,“她的真正身份,等到人少的地方我再给你介绍。”
“哦,乔姑娘,幸会幸会。不如一起吧?”高适是后进来的,也没用让,就自己坐在了孟浩然的旁边。看样子,他想买单。
这人就是高适啊?乔云想起,李白曾经给她介绍过这人,说他文武双全,而且人品很好。
关于高适,乔云是有比别人更多一些印象的。她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首《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为什么呢?
乔云是在击剑队里的文化课上,听老师特别讲解过这首时。当时是和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对比着讲的。王维的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时老师就讲,同是送别诗,高适的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而王维那首送元二,则主要是侧重表达强烈的与友人的不舍之情。
乔云当时就想,这两首诗,前半部分,是王维写的景色更美,而高适写的景色却萧瑟肃杀;到后半部分,却正好逆反,高适的态度积极,而王维则显得悲郁。这是诗人的个人性格特点所致吗?
没想到,这两位作者,如今都见过真人了。她现在觉得,也不能单从诗人的性格上来判断,当然那是一个方面;或许,他们各自送行的友人,去的地方不同也是一个因素呢?
乔云对这节课印象尤其深刻,还有个特殊的原因,就是那位讲课老师的缘故。
那时,队里的文化课老师请假了,队里临时从市里的中学请来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是才毕业一年的师范大学美女,人长得漂亮,穿着飘逸,声音还格外好听。乔云和她那些女队友,当时听得、看得都着迷了,所以对那一课的内容也就听得特别认真。
直到很多年过去了,乔云还是记忆犹新。这,还有一个原因。
当时,课堂里都是乔云她们这些女运动员。老曹也去了,因为老曹喜欢古诗词,一般那样的课他都会去旁听。大家都是到了课堂上才知道临时换了老师,老曹也并不事先知道。
老曹不光听诗词课,有时别的课他也听,比如历史和地理。他一是出于兴趣,二是去陪乔云。他那是并不是心里很清楚自己喜欢乔云,总想和她在一起,他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乔云去哪儿他也去哪儿,只要没有别的安排,他都会跟着她。乔云当时却觉得,这个“活阎王”教练一定是处处都监视她,怕她上课不认真听讲。
老曹每次都是坐在最后边。据说,那女老师那堂课讲得格外卖力。有人说她是早就看上了老曹,还说她答应来代课就是奔曹教练来的。也有人说,老曹是奔着那女老师才去听课的。
总之,那时人们对乔云的印象还只是个小孩,大伙更容易把老曹这位帅哥和那美女教师扯在一起。
那美女教师在队里上了一整天课,直到下班的时候,队里派车送她走,她果然还去教练办公室特意向老曹道过别。老曹当时没在,就有多事的同事特意去训练室喊他,那表情八卦极了,说是美女教师要见他。
老曹犹豫了一下,接着就拉起乔云的胳膊,让她跟着一起去办公室。见到那女教师,老曹还特意拉着乔云的手。乔云当时没明白,还以为教练找她有别的事呢。后来还有多事的人埋怨她,说她耽误了她教练的好事。
当然,也有夸她懂事的,有人看出老曹是故意拉着女徒弟来给自己解围,因为他不想和那女教师有什么接下去的故事。有人就说,乔云对教练“很会来事儿”。但却没有人把她和老曹联系到一块儿,那时没人会想到老曹心里装的是乔云。
别人给他起外号叫“周瑜”,那是几年后的事了。大伙已经早把那美女教师忘在脑后了。此刻,乔云又想起了那曾经的往事。
高适,对,李白对他的评价很高。那是他劝乔云放下曹丕时,说大唐优秀的年轻男人有很多,举例子就特别提到高适。说他能文能武,《燕歌行》写得不比曹丕差。
当时乔云心里就不服气:高适写得再好,也是跟曹丕学的!
曹丕的《燕歌行》她以前就背过,还在剑坛的密室中默写了当作书信转给曹丕。高适的《燕歌行》她没背过,这回见到他真人,她发现,果然李白没有虚夸。
这个人,乔云和他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吗?
未完待续
见。”孟浩然站起身,和那人来了个拥抱,看这样子是很熟的朋友。
这人不会也是什么大文豪之类的历史名人吧?看那穿着,也是像她见过的几位那样的体面而潇洒的派头。只是这人比孟浩然更年轻、更英俊,个头也更高一些。
“来,我为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好兄弟高适高达夫。这位,是我的妹子乔云乔姑娘。”孟浩然说到这儿,又压低声音对高适说,“她的真正身份,等到人少的地方我再给你介绍。”
“哦,乔姑娘,幸会幸会。不如一起吧?”高适是后进来的,也没用让,就自己坐在了孟浩然的旁边。看样子,他想买单。
这人就是高适啊?乔云想起,李白曾经给她介绍过这人,说他文武双全,而且人品很好。
关于高适,乔云是有比别人更多一些印象的。她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首《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为什么呢?
乔云是在击剑队里的文化课上,听老师特别讲解过这首时。当时是和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对比着讲的。王维的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时老师就讲,同是送别诗,高适的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而王维那首送元二,则主要是侧重表达强烈的与友人的不舍之情。
乔云当时就想,这两首诗,前半部分,是王维写的景色更美,而高适写的景色却萧瑟肃杀;到后半部分,却正好逆反,高适的态度积极,而王维则显得悲郁。这是诗人的个人性格特点所致吗?
没想到,这两位作者,如今都见过真人了。她现在觉得,也不能单从诗人的性格上来判断,当然那是一个方面;或许,他们各自送行的友人,去的地方不同也是一个因素呢?
乔云对这节课印象尤其深刻,还有个特殊的原因,就是那位讲课老师的缘故。
那时,队里的文化课老师请假了,队里临时从市里的中学请来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是才毕业一年的师范大学美女,人长得漂亮,穿着飘逸,声音还格外好听。乔云和她那些女队友,当时听得、看得都着迷了,所以对那一课的内容也就听得特别认真。
直到很多年过去了,乔云还是记忆犹新。这,还有一个原因。
当时,课堂里都是乔云她们这些女运动员。老曹也去了,因为老曹喜欢古诗词,一般那样的课他都会去旁听。大家都是到了课堂上才知道临时换了老师,老曹也并不事先知道。
老曹不光听诗词课,有时别的课他也听,比如历史和地理。他一是出于兴趣,二是去陪乔云。他那是并不是心里很清楚自己喜欢乔云,总想和她在一起,他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乔云去哪儿他也去哪儿,只要没有别的安排,他都会跟着她。乔云当时却觉得,这个“活阎王”教练一定是处处都监视她,怕她上课不认真听讲。
老曹每次都是坐在最后边。据说,那女老师那堂课讲得格外卖力。有人说她是早就看上了老曹,还说她答应来代课就是奔曹教练来的。也有人说,老曹是奔着那女老师才去听课的。
总之,那时人们对乔云的印象还只是个小孩,大伙更容易把老曹这位帅哥和那美女教师扯在一起。
那美女教师在队里上了一整天课,直到下班的时候,队里派车送她走,她果然还去教练办公室特意向老曹道过别。老曹当时没在,就有多事的同事特意去训练室喊他,那表情八卦极了,说是美女教师要见他。
老曹犹豫了一下,接着就拉起乔云的胳膊,让她跟着一起去办公室。见到那女教师,老曹还特意拉着乔云的手。乔云当时没明白,还以为教练找她有别的事呢。后来还有多事的人埋怨她,说她耽误了她教练的好事。
当然,也有夸她懂事的,有人看出老曹是故意拉着女徒弟来给自己解围,因为他不想和那女教师有什么接下去的故事。有人就说,乔云对教练“很会来事儿”。但却没有人把她和老曹联系到一块儿,那时没人会想到老曹心里装的是乔云。
别人给他起外号叫“周瑜”,那是几年后的事了。大伙已经早把那美女教师忘在脑后了。此刻,乔云又想起了那曾经的往事。
高适,对,李白对他的评价很高。那是他劝乔云放下曹丕时,说大唐优秀的年轻男人有很多,举例子就特别提到高适。说他能文能武,《燕歌行》写得不比曹丕差。
当时乔云心里就不服气:高适写得再好,也是跟曹丕学的!
曹丕的《燕歌行》她以前就背过,还在剑坛的密室中默写了当作书信转给曹丕。高适的《燕歌行》她没背过,这回见到他真人,她发现,果然李白没有虚夸。
这个人,乔云和他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