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文网 www.zw39.com,抗战雄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犹有少数之敌占据坚固建筑物顽强抵抗,当令第一一三团一面肃清残敌,一面固守要点掩护英军之撤退,于是被围之英军全部约七千余人,傍晚均获解救,经我左侧向宾河右岸陆续安全退出。该部英军已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当其渡过北岸见我官兵时,均竖大拇指示意,旅高呼:“中国万岁!”与我官兵互相拥抱,其情景至为动人,惟该英军已无再战能力,乃转向敏扬集结休整。
此际,我后续部队尚未赶到,孙立人师长以第一一三团亘三日夜之激烈战斗,官兵已疲劳过甚,而当面敌军尚有约两联队之众。为防敌人侦知我之实力,乃设置疑兵虚张声势,并令以小部队不时施行突击,以炫惑敌人。另令第一一四团(欠一营)乃直属部队之一部,仍留曼德勒城防守,积极构筑工事,师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均限于二十日晨开抵宾河右岸待命。此时,第一一二团已由纳特莫克开赴该地,以增强兵力扫荡当面之敌。二十日九时,我第一一三团,在仁安羌油田区以南约十公里一带地区,与敌成对峙状态。十时许,有敌约四百人向我左翼包围,我步炮兵协同迎击,敌未得逞。入夜,敌以大批汽车输送大量增援,我孙立人师长以第一一二团业已到达,有必胜把握,决以该团为主力,于明日(二十二日)继续攻击,向敌右翼包围,断其后路。期将该敌压迫于伊洛瓦底江左岸一举而歼灭之。
二十四时下达攻击命令
乃于二十四时下达攻击命令,命令内容如下:
一、当面之敌正与我第一一三团对战中,本日(二十日)晚据报,敌以大批汽车输送大量部队增援,似有明日拂晓对我发起攻击之企图。
二、本师以击破该敌之目的,本日(二十日)晚即利用夜暗,将部队向前推进,明日(二十一日)拂晓前,展开于宾河左岸第一一三团阵地之左翼,亘油田之线,保持主力于左翼,将重点指向敌之右侧背,压迫敌人于伊洛瓦底江左岸地区,而歼灭之。
三、第一一三团为右翼队仍在原阵地利用地形,以猛烈火力牵制敌人,协同师主力之攻击。
四、第一一二团(欠一营》为左翼队,即利用夜暗向前推进,于明日(二十一日)拂晓展开于宾河左岸之线后,即以主力指向敌之背后包围敌人而歼灭之。
五、第一一二团第一营为师之预备队,位置于左翼队后方。
六、英军炮兵应于明日(二十一日)拂晓前,完成射击准备,以火力协同左翼队之战斗,以一部协同右翼队之战斗。
七、工兵排及特务连(欠一排)均位置于师战斗指挥所附近。
八、通信连以师指挥所为基点,构成向各部队之通信网。
九、弹药补充,以汽车向前输送。
十、伤兵救护,以英方救护车担任之。
十一、配属于师之卡车十五辆,均控制于师战斗指挥所附近,听候派遣。
十二、余位在战斗指挥所。
四月二十一日之命令
各部队受命后,正分别严密准备中,忽然二十一日零时接到英方罗伯逊上尉送来英军团长四月二十一日之命令,主要内容如下:
一、据中国第一军电称,原有之计划将变更,罗伯逊上尉将解释其中情形,第二百师已退却,以掩护东面军之安全,此种临时变故,实影响巧克柏当之前线。
二、因此种变更之情况,贵师应即退至贵羊、乔克巴唐间。
三、附属贵师坦克军一队与炮数门仍留于贵师作战。
四、英军第十七师现已调贵羊、梅克提拉之线,原任防御之一旅集中于克巴亚,其余向纳特卯克移动中。
五、英缅军第一师留于波把收容改编。
六、第七装甲旅(炮兵及坦克车队不含),向巧克柏当、梅克提拉公路二十七英里处移动。
孙师长奉命后,即下达命令,主要内容如下:
一、当面之敌与我第一一三团对峙中。
二、本师奉命即向巧克柏当方向转移,第一日目标为贵羊。
三、英炮兵队、师直属部队及师司令部暨第一一二团(欠一营)(同行车序列),于明日(二十一日)晨二时开始撤退。
四、第一一三团,于明日(二十一日)晨开始撤退。
五、第一一二团派兵一营为掩护队,占领宾河右岸阵地,掩护一一三团全部渡河后,于明日(二十一日)四时开始撤退。
六、英战车队在原阵地,待掩护部队撤退后,于明日(二十一日)四时三十分开始撤退,随掩护部队后尾跟进。
七、辎重车辆及师卫生队,于明日(二十一日)一时三十分开始撤退。
八、余现在指挥所,撤退时在第十一三团后尾。
各部队随即遵命行动,移向指定地区集结,一切出敌意料,故亦未行追击。
此战,我以一团之兵力,击溃优势之敌,救出被围数日之英缅车第一师全部,附骑炮战车等七千余人,马千余匹,另有其被俘之官兵五百余名,被困之美新闻记者、传教士等数百人均亦安全脱险,并夺回被敌军掳去之英方辎重及汽车百余辆,均悉数交还英方,掳获敌旗帜武器弹药等甚多,实为我远征车人缅作战史中最光荣之一页,此外并毙伤敌中队长吉柳仲次以下官兵一千二百余人,我亦伤亡官兵五百余名,其中第一一三团第一营营长张琦阵前壮烈成仁。
第四节盟邦交赞另眼相看
一九四二年五月三日,当孙立人将军所部正掩护第五军和英军转进途中,亚历山大将军送来致孙将军一函:“谨代表我第一军及其它英帝国军队,对阁下热诚襄助及贵师英勇部队援救比肩作战之盟军美德,深致谢忱;本人奉英皇陛下命:赠阁下以”英军司令“勋章,尤感欣慰;阁下受命掩护贵国第五军之故,未得盘桓,殊以为憾!”(《孙立人回忆录》)
亚历山大将军的信函,肯定新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在仁安羌缔造的佳绩。据孙立人在回忆录中指出:“观乎我军参战的一一三团全团,合计不过战斗员兵一一二一人,与七倍于我的敌军第三十三师团第二一四、二一五两联队和特种兵激战三昼夜,我军虽阵亡员兵二0四人、伤三一八人,但是毙伤了敌中队长吉柳仲次以下一千余人,并且完成了解救英军七千余人生命的仟务,这一牺牲的代价,是很值得的。”
对于第一一三团以寡击众致胜的原因,孙立人认为是:“敌寇与英军作战几个月,英军只是后退,从不对敌施行一次强烈抵抗,养成敌人骄气,忽于此同一战场同一时间,遇我军出其不意的猛烈攻击,使敌军突然转居被动地位,一时莫知所措,只有挨打!而我官兵在国内已经一年余的严格训练,一般战斗技术都能发挥典令精神,早已跃跃欲试;而干部都是经千锤百炼的战士,得心应手的手足,个个都知耻近勇,逢此千载一时出国远征作战的机会,当然紧紧把握,毫不放松,故士气异常旺盛,人人争先,以战胜为志,甚至以战死为荣!”
新38师缴获的倭寇军旗
“装备好,训练好而且带的都是子弟兵,加上英军炮兵命中率高,是第一一三团在仁安羌致胜的原因”,刘放吾将军分析道。他说:“当时我们每排都有一挺轻机关枪并配有迫击炮,在中国军队里已经很难得;而在体力及射击训练上更是严格执行操典规定。每人每天至少跑五千公尺;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的,每三个月一次的实弹射击成绩并且记录下来,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至少都在七成以上”。由于严格的体能训练,刘将军指出:“第一一三团官兵得以在十七日接获史莱姆将军命令后立即赶赴战场,并在十八、九及二十日的连续战斗中不眠不休;在日后卡萨孤军掩护我军及英军撤退后,于五月底渡过清德温江(又称更的宛河),至印度英法尔归队”。他还笑称:“我后来做煤球生意,经常往返屏东、凤山之间,由于经济情况不好,买不起摩托车,只好踏单车两头跑,这样来回几年,都五、六十岁的人了,体力还真不错!”
而执典操兵往后更为刘将军的注册标帜。在凤山受教于刘将军的官兵都记得,刘将军总是穿着长马靴,一手陆军步兵操典,一手曾、胡治兵语录,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新三十八师由税警团改编而成,而税警团当年在长沙收容旧部并招收新兵,因而新三十八师多为湘兵。祖籍湖南桂阳的刘将军说:“我招募来的兵多是邻里乡亲,彼此就像兄弟或父子,感情上互相扶持照顾,打起仗来也是同心同德。而当时我们练兵也采取曾国藩治湘军的方式,官员必背诵曾、胡治兵语录,也秉承了湘军的义勇忠诚精神,作战因而不怕死,仁安羌的冲锋陷阵,就是很好的证明。”
都匀练兵三年均无用武之地,因而训练圆熟的一一三团官兵,利用仁安羌战役作了一次漂亮的演练。刘放吾将军说:“税警团虽归财政部盐政司,名义上用于缉私盐,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担任过缉私工作,一次都没有,所有的严格训练都为打日本鬼子,自然在仁安羌就大显身手了,而日军一路打胜仗养成骄气,没想到会败在中国军队手上。这一仗可让日军士气大挫”。
仁安羌战役是自清朝中叶以来,中国军队对外首度胜仗。我军凭借简陋装备,以寡击众大举歼敌并解救数千英军,令盟军刮目相看。
中国入缅军的装备简陋及必须靠英车补给颇让英军瞧不起。亚历山大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载:“中国军队装备简陋,三人仅配备一支来福枪,一人携枪,一人负责带子弹,另外一人带粮秣。仅第五军配有炮,但该军所拥战炮不是第一次大战时所用的法制七十五厘米口径,即为德制七十七厘米,然而第五军的装备已是足以傲视其它中国车队”,“在曼德勒战斗以前,我往前线检视战备,发现第五军的野战炮已部署妥当并加盖掩护;当战斗发生后,我再赴前线,却不见战炮。问及指挥官,他回答说是战炮已撤至安全地带,并表示第五军因为拥炮而为最好的军队,不能冒险失去战炮,否则第五军将不再是顶尖部队”。
我军当时的装备从亚历山大将军叙述中可见一斑,而军需补给更完全仰赖英军。蒋介石在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四日命令第五军入缅的电文中即提及:“第五军入缅人马数量由杜军长迅饬查明电报备查,以便转告英方准备给养。”亚历山大将军对中国军队军需的匮乏相当伤脑筋,在回忆录中记载:“他们入缅并无适当医护人员及军需,他们也期望我们能喂饱他们。”由于英军军需并无太多余裕,亚历山大甚至出言不逊地称我军为“寄生虫”。
国内报纸对国军在仁安羌取得重大胜利的报道
仁安羌战役中中国军队以一团击败日军一师团,并将被围的英缅一师救出重围令亚历山大将军也不得不对中国军队表示敬意,不但于五月三日致函孙立人将军称赞我军的英勇并对解救荚军致谢,在新三十八师撤退入印时,也力保该师,使之免被缴械。
孙立人将军在回忆录中有如下记载:“原来英军一向自恃优越,对于我国的看法,始终保持在辛亥革命前腐败印象的阶段上,因为清朝几次对外战争,都是兵败如山倒”。因此,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的消息,传到了英国东方警备军军团长艾尔文将军的司令部时,艾尔文将军大为惊异。他眼见由缅甸退回印度的英军,三五成群,衣衫褴樱,装备俱失、狼狈不堪,以为新三十八师担任掩护撤退的任务,孤军殿后,经过艰辛的苦斗和长途跋涉,一定要比英军更为狼狈十分,甚或竟已成了无纪律的溃军。
艾尔文将军既认为转入印度的中国军队已成没有纪律的溃军,恐怕扰乱地方秩序,因此发出一个特急的电报到德里给印度英军总司令魏菲尔上将说:“准备把华军缴械。”恰巧缅甸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时在德里,极力反对。他主张不但不能缴械,并且还应该用客礼招待。他向魏菲尔将军详细说明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英军,和后来掩护英军撤退的功劳。英第一军团长史莱姆将军当时正在英法尔养病,听到艾尔文将军有缴除我军武装的意思,也马上扶病前往阻止。在亚历山大将军力保及史莱姆将军劝艾尔文将军亲自拜访新三十八师探看实情后,艾尔文将军打消了要中国军队缴械的主张,并对新三十八师的军容严肃、枪枝铮亮,称誉有嘉。
时犹有少数之敌占据坚固建筑物顽强抵抗,当令第一一三团一面肃清残敌,一面固守要点掩护英军之撤退,于是被围之英军全部约七千余人,傍晚均获解救,经我左侧向宾河右岸陆续安全退出。该部英军已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当其渡过北岸见我官兵时,均竖大拇指示意,旅高呼:“中国万岁!”与我官兵互相拥抱,其情景至为动人,惟该英军已无再战能力,乃转向敏扬集结休整。
此际,我后续部队尚未赶到,孙立人师长以第一一三团亘三日夜之激烈战斗,官兵已疲劳过甚,而当面敌军尚有约两联队之众。为防敌人侦知我之实力,乃设置疑兵虚张声势,并令以小部队不时施行突击,以炫惑敌人。另令第一一四团(欠一营)乃直属部队之一部,仍留曼德勒城防守,积极构筑工事,师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均限于二十日晨开抵宾河右岸待命。此时,第一一二团已由纳特莫克开赴该地,以增强兵力扫荡当面之敌。二十日九时,我第一一三团,在仁安羌油田区以南约十公里一带地区,与敌成对峙状态。十时许,有敌约四百人向我左翼包围,我步炮兵协同迎击,敌未得逞。入夜,敌以大批汽车输送大量增援,我孙立人师长以第一一二团业已到达,有必胜把握,决以该团为主力,于明日(二十二日)继续攻击,向敌右翼包围,断其后路。期将该敌压迫于伊洛瓦底江左岸一举而歼灭之。
二十四时下达攻击命令
乃于二十四时下达攻击命令,命令内容如下:
一、当面之敌正与我第一一三团对战中,本日(二十日)晚据报,敌以大批汽车输送大量部队增援,似有明日拂晓对我发起攻击之企图。
二、本师以击破该敌之目的,本日(二十日)晚即利用夜暗,将部队向前推进,明日(二十一日)拂晓前,展开于宾河左岸第一一三团阵地之左翼,亘油田之线,保持主力于左翼,将重点指向敌之右侧背,压迫敌人于伊洛瓦底江左岸地区,而歼灭之。
三、第一一三团为右翼队仍在原阵地利用地形,以猛烈火力牵制敌人,协同师主力之攻击。
四、第一一二团(欠一营》为左翼队,即利用夜暗向前推进,于明日(二十一日)拂晓展开于宾河左岸之线后,即以主力指向敌之背后包围敌人而歼灭之。
五、第一一二团第一营为师之预备队,位置于左翼队后方。
六、英军炮兵应于明日(二十一日)拂晓前,完成射击准备,以火力协同左翼队之战斗,以一部协同右翼队之战斗。
七、工兵排及特务连(欠一排)均位置于师战斗指挥所附近。
八、通信连以师指挥所为基点,构成向各部队之通信网。
九、弹药补充,以汽车向前输送。
十、伤兵救护,以英方救护车担任之。
十一、配属于师之卡车十五辆,均控制于师战斗指挥所附近,听候派遣。
十二、余位在战斗指挥所。
四月二十一日之命令
各部队受命后,正分别严密准备中,忽然二十一日零时接到英方罗伯逊上尉送来英军团长四月二十一日之命令,主要内容如下:
一、据中国第一军电称,原有之计划将变更,罗伯逊上尉将解释其中情形,第二百师已退却,以掩护东面军之安全,此种临时变故,实影响巧克柏当之前线。
二、因此种变更之情况,贵师应即退至贵羊、乔克巴唐间。
三、附属贵师坦克军一队与炮数门仍留于贵师作战。
四、英军第十七师现已调贵羊、梅克提拉之线,原任防御之一旅集中于克巴亚,其余向纳特卯克移动中。
五、英缅军第一师留于波把收容改编。
六、第七装甲旅(炮兵及坦克车队不含),向巧克柏当、梅克提拉公路二十七英里处移动。
孙师长奉命后,即下达命令,主要内容如下:
一、当面之敌与我第一一三团对峙中。
二、本师奉命即向巧克柏当方向转移,第一日目标为贵羊。
三、英炮兵队、师直属部队及师司令部暨第一一二团(欠一营)(同行车序列),于明日(二十一日)晨二时开始撤退。
四、第一一三团,于明日(二十一日)晨开始撤退。
五、第一一二团派兵一营为掩护队,占领宾河右岸阵地,掩护一一三团全部渡河后,于明日(二十一日)四时开始撤退。
六、英战车队在原阵地,待掩护部队撤退后,于明日(二十一日)四时三十分开始撤退,随掩护部队后尾跟进。
七、辎重车辆及师卫生队,于明日(二十一日)一时三十分开始撤退。
八、余现在指挥所,撤退时在第十一三团后尾。
各部队随即遵命行动,移向指定地区集结,一切出敌意料,故亦未行追击。
此战,我以一团之兵力,击溃优势之敌,救出被围数日之英缅车第一师全部,附骑炮战车等七千余人,马千余匹,另有其被俘之官兵五百余名,被困之美新闻记者、传教士等数百人均亦安全脱险,并夺回被敌军掳去之英方辎重及汽车百余辆,均悉数交还英方,掳获敌旗帜武器弹药等甚多,实为我远征车人缅作战史中最光荣之一页,此外并毙伤敌中队长吉柳仲次以下官兵一千二百余人,我亦伤亡官兵五百余名,其中第一一三团第一营营长张琦阵前壮烈成仁。
第四节盟邦交赞另眼相看
一九四二年五月三日,当孙立人将军所部正掩护第五军和英军转进途中,亚历山大将军送来致孙将军一函:“谨代表我第一军及其它英帝国军队,对阁下热诚襄助及贵师英勇部队援救比肩作战之盟军美德,深致谢忱;本人奉英皇陛下命:赠阁下以”英军司令“勋章,尤感欣慰;阁下受命掩护贵国第五军之故,未得盘桓,殊以为憾!”(《孙立人回忆录》)
亚历山大将军的信函,肯定新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在仁安羌缔造的佳绩。据孙立人在回忆录中指出:“观乎我军参战的一一三团全团,合计不过战斗员兵一一二一人,与七倍于我的敌军第三十三师团第二一四、二一五两联队和特种兵激战三昼夜,我军虽阵亡员兵二0四人、伤三一八人,但是毙伤了敌中队长吉柳仲次以下一千余人,并且完成了解救英军七千余人生命的仟务,这一牺牲的代价,是很值得的。”
对于第一一三团以寡击众致胜的原因,孙立人认为是:“敌寇与英军作战几个月,英军只是后退,从不对敌施行一次强烈抵抗,养成敌人骄气,忽于此同一战场同一时间,遇我军出其不意的猛烈攻击,使敌军突然转居被动地位,一时莫知所措,只有挨打!而我官兵在国内已经一年余的严格训练,一般战斗技术都能发挥典令精神,早已跃跃欲试;而干部都是经千锤百炼的战士,得心应手的手足,个个都知耻近勇,逢此千载一时出国远征作战的机会,当然紧紧把握,毫不放松,故士气异常旺盛,人人争先,以战胜为志,甚至以战死为荣!”
新38师缴获的倭寇军旗
“装备好,训练好而且带的都是子弟兵,加上英军炮兵命中率高,是第一一三团在仁安羌致胜的原因”,刘放吾将军分析道。他说:“当时我们每排都有一挺轻机关枪并配有迫击炮,在中国军队里已经很难得;而在体力及射击训练上更是严格执行操典规定。每人每天至少跑五千公尺;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的,每三个月一次的实弹射击成绩并且记录下来,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至少都在七成以上”。由于严格的体能训练,刘将军指出:“第一一三团官兵得以在十七日接获史莱姆将军命令后立即赶赴战场,并在十八、九及二十日的连续战斗中不眠不休;在日后卡萨孤军掩护我军及英军撤退后,于五月底渡过清德温江(又称更的宛河),至印度英法尔归队”。他还笑称:“我后来做煤球生意,经常往返屏东、凤山之间,由于经济情况不好,买不起摩托车,只好踏单车两头跑,这样来回几年,都五、六十岁的人了,体力还真不错!”
而执典操兵往后更为刘将军的注册标帜。在凤山受教于刘将军的官兵都记得,刘将军总是穿着长马靴,一手陆军步兵操典,一手曾、胡治兵语录,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新三十八师由税警团改编而成,而税警团当年在长沙收容旧部并招收新兵,因而新三十八师多为湘兵。祖籍湖南桂阳的刘将军说:“我招募来的兵多是邻里乡亲,彼此就像兄弟或父子,感情上互相扶持照顾,打起仗来也是同心同德。而当时我们练兵也采取曾国藩治湘军的方式,官员必背诵曾、胡治兵语录,也秉承了湘军的义勇忠诚精神,作战因而不怕死,仁安羌的冲锋陷阵,就是很好的证明。”
都匀练兵三年均无用武之地,因而训练圆熟的一一三团官兵,利用仁安羌战役作了一次漂亮的演练。刘放吾将军说:“税警团虽归财政部盐政司,名义上用于缉私盐,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担任过缉私工作,一次都没有,所有的严格训练都为打日本鬼子,自然在仁安羌就大显身手了,而日军一路打胜仗养成骄气,没想到会败在中国军队手上。这一仗可让日军士气大挫”。
仁安羌战役是自清朝中叶以来,中国军队对外首度胜仗。我军凭借简陋装备,以寡击众大举歼敌并解救数千英军,令盟军刮目相看。
中国入缅军的装备简陋及必须靠英车补给颇让英军瞧不起。亚历山大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载:“中国军队装备简陋,三人仅配备一支来福枪,一人携枪,一人负责带子弹,另外一人带粮秣。仅第五军配有炮,但该军所拥战炮不是第一次大战时所用的法制七十五厘米口径,即为德制七十七厘米,然而第五军的装备已是足以傲视其它中国车队”,“在曼德勒战斗以前,我往前线检视战备,发现第五军的野战炮已部署妥当并加盖掩护;当战斗发生后,我再赴前线,却不见战炮。问及指挥官,他回答说是战炮已撤至安全地带,并表示第五军因为拥炮而为最好的军队,不能冒险失去战炮,否则第五军将不再是顶尖部队”。
我军当时的装备从亚历山大将军叙述中可见一斑,而军需补给更完全仰赖英军。蒋介石在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四日命令第五军入缅的电文中即提及:“第五军入缅人马数量由杜军长迅饬查明电报备查,以便转告英方准备给养。”亚历山大将军对中国军队军需的匮乏相当伤脑筋,在回忆录中记载:“他们入缅并无适当医护人员及军需,他们也期望我们能喂饱他们。”由于英军军需并无太多余裕,亚历山大甚至出言不逊地称我军为“寄生虫”。
国内报纸对国军在仁安羌取得重大胜利的报道
仁安羌战役中中国军队以一团击败日军一师团,并将被围的英缅一师救出重围令亚历山大将军也不得不对中国军队表示敬意,不但于五月三日致函孙立人将军称赞我军的英勇并对解救荚军致谢,在新三十八师撤退入印时,也力保该师,使之免被缴械。
孙立人将军在回忆录中有如下记载:“原来英军一向自恃优越,对于我国的看法,始终保持在辛亥革命前腐败印象的阶段上,因为清朝几次对外战争,都是兵败如山倒”。因此,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的消息,传到了英国东方警备军军团长艾尔文将军的司令部时,艾尔文将军大为惊异。他眼见由缅甸退回印度的英军,三五成群,衣衫褴樱,装备俱失、狼狈不堪,以为新三十八师担任掩护撤退的任务,孤军殿后,经过艰辛的苦斗和长途跋涉,一定要比英军更为狼狈十分,甚或竟已成了无纪律的溃军。
艾尔文将军既认为转入印度的中国军队已成没有纪律的溃军,恐怕扰乱地方秩序,因此发出一个特急的电报到德里给印度英军总司令魏菲尔上将说:“准备把华军缴械。”恰巧缅甸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时在德里,极力反对。他主张不但不能缴械,并且还应该用客礼招待。他向魏菲尔将军详细说明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英军,和后来掩护英军撤退的功劳。英第一军团长史莱姆将军当时正在英法尔养病,听到艾尔文将军有缴除我军武装的意思,也马上扶病前往阻止。在亚历山大将军力保及史莱姆将军劝艾尔文将军亲自拜访新三十八师探看实情后,艾尔文将军打消了要中国军队缴械的主张,并对新三十八师的军容严肃、枪枝铮亮,称誉有嘉。